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明嘉靖年间,地处四县交界处的双洋镇,因官府的管辖不力,导致小镇上盗匪横行、兵祸不断。当地的廪生曹文烨、曹鸣凤兄弟,看到乡亲们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心里十分不忍。尽管当时朝廷的法度明确规定“读书人不许议论政事”,但曹氏兄弟还是冒着被革除廪生资格的风险,联名向官府呈交了一篇《建县八议》,建议朝廷新建县治,保一方平安。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曹家兄弟认为:建了新县,有了城郭,才可以聚众防守,让百姓安居乐业;设立学校、推广教育,才可以让百姓读书明理,民风向善;同时还可以“通商贾聚货财”,让家家户户“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内容详实而具体的《建县八议》,立刻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积极响应,官府也没有理由拒绝。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推动下,明隆庆元年,一个城墙周长不到3里半的新县城,出现在了闽西大地上。人们为它取名“宁洋”,寓意“平静安宁”。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然而,朝廷的法度却不肯宽容。提出《建县八议》的曹家兄弟,最终还是因为“妄议政事”,被官府革除了廪生身份,只得回到家中,靠种田维持生计。为百姓谋得了太平,曹家兄弟自是无怨无悔;但是,小镇里的百姓却始终觉得愧对了恩人。宁洋建县后的第十六年,漳州府府衙门口聚集了十六位联名请愿的读书人。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宁洋人却从未忘记过为家乡父老仗义直言的曹家兄弟。他们为曹家兄弟鸣不平,强烈要求恢复曹氏兄弟的廪生身份。前有十六位文士冒死鸣不平,后有全镇百姓不断上书喊冤,这场的声势浩荡的请愿活动持续了五年之久。忌惮民意的官府,最终恢复了曹家兄弟的廪生资格,同时赐以冠带,以示褒奖。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闽西小镇宁洋的建县,历经廪生的大义上谏、文士的冒死请愿、百姓的上书鸣冤,可谓众志成城。这个传奇故事,后来被写进了族谱乃至县志。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后来,虽然宁洋县改成了双洋镇,但守望相助、不离不弃的古镇传统,却从过往一直延续到如今,上演了一幕幕风雨同舟的感人故事:

在滴雨未落、河水枯竭的年月里,镇上的陈姓人家,

让出自家的一口私井,为百姓送去清波。这种非同一般的风度,帮助古镇渡过了大旱之年,也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双洋人。青云桥旁,刻满捐资建桥者名字的功德碑;双洋小学中心,重新建起的古镇精神地标文庙;涵口水库山体滑坡时八台自发赶来的挖掘机,雨夜里手电筒照出的救援之路;为鼓励民风向善而创立的功德银行,存储的是好人好事,支取的是赞誉美名……这些温暖人心的画面,见证了古镇人的世道人心,也成为了他们永远的精神支撑。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每一个双洋人掏心掏肺的付出,情真意切的相助,把古镇一个个寻常的日夜,筑成了今天的祥和与安宁。这就是他们所拥有的最温暖的幸福人生。

世上最感人的是:所有善意,都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