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編導簡介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婕,《記住鄉愁》欄目組編導。代表作品有《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新市鎮——實幹方能成事》《哈南村——盡忠報國》等。

行走,遇見一程程的山長水遠;品讀,瞭解一段段的歷史煙雲。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那不曾瞭解過的美,會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會被古老的智慧所洗禮。當多靠近一些,涵養更增加一分,感恩在最美的年華,做最喜歡的事情,讓人生變得意義不同。

——李婕

給青山以生命

我的家鄉是一座小山城,那裡青山環繞,綠水長清。兒時的記憶裡,大山是我們玩耍的樂園,穿城而過的清江水是夏天納涼的好去處。小時候居住的臥室推開窗,對面就是大山河流,被綠色包裹著,讀書學習也變得有趣了很多。

後來離開家鄉到外地讀書,再到北京定居生活,我一直懷念著那方山水。跟朋友一起聊起老家,總會自豪地介紹,那是一塊純淨的土地,空氣質量一直排在全國前十名之內。在北京只要有空,我就會帶著孩子去爬山,去北海遊船,找尋山水相伴的感覺。我想,那也是屬於我的鄉愁。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

這次機緣巧合,《記住鄉愁》第四季選題中的百福司鎮,與我的家鄉同屬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們之間的距離不過一百多公里,有著相似的風土人情。初到百福司,我沒有告訴當地人,我也是土家族,我想用更冷靜和清晰的視角來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

從《記住鄉愁》第一季到第四季,一路走來,對於我來說感觸最深的是,作為編導,你需要對每個所到達的地方,做文化的深層剖析和解讀,披沙揀金,找出符合這方水土的精神氣質,找出深藏在當地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這是一個探源的過程,也是一個燒腦的過程,當我走進古村古鎮時,大多會問上當地人一句:“你們這的人性格怎樣?”“祖祖輩輩有沒有留下一些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往往給出的答案並不能說明問題,那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進了當地人的生活中,成為了一種習慣。而如何將這種習以為常的習慣提煉出來,這就需要我更沉下心去思考、去概括。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

百福司鎮坐落在大山深處,遠離城市喧囂,居民生活還保留著原生態風貌。無論是土家人的擺手舞,還是他們“視水為母,拜樹為父”以及拜河神的許多習俗,都是土家人感恩天地自然的方式。然而,初到那裡瞭解到這些時,我的思維有點懵,這裡有著與我同樣的語言、有著熟悉的習俗,這裡是一片熟悉的鄉土,但核心價值是什麼?文化基因又是什麼?是人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守護,還是土家族能吃苦、能打拼的性格?彷彿越熟知的東西越不容易發現其本質,直到我遇到古鎮上的一位老人,他為我打開了思路。

百福司鎮綠色植被覆蓋率高,珍貴樹種和百年老樹很多,最讓百福司人驕傲的就是當地擁有一大片金絲楠木群,古時皇宮裡高大的樑柱、陵墓中巨大的棺槨大都採自百福司,但正是明朝時皇木的所需,導致當時山林的過度砍伐,暴發的山洪泥石流摧毀了百福司人的家園。人們深刻的認識地人與自然的關係,無節制的索取,是會遭到報應的。

百福司的副鎮長帶我們走訪了那片富有傳奇色彩的珍貴楠木林,跟我們講述著那段歷史。震撼之餘,我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好像少了些當地人對這段歷史的看法,少了當地人是如何看待價值這麼高的楠樹。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拍攝花絮

我們隨機走進一戶楠木林旁的吊腳樓裡,遇到了78歲的彭南樹老人,他當時正巡完山回到家中。見到老人我心裡是驚訝的,年近八旬的老人依然每天上山看護金絲楠木林,在陡峭的山路上健步如飛。我們問老人家為什麼要守著楠木,他告訴我們“靠山吃山,就要愛山養山”。問老人家知道楠木的價值嗎?他說過去幾十年的時間,他遇到過很多覬覦楠木林的外來人,十幾年前,就有人出28萬買樹,但在對方許下的巨大利益面前,老人仍然沒有讓步。在他看來,錢只是橋樑,買車車有一天總會壞,買房房也會爛掉,但這些樹不會,會比銀行的存款還要高,留著給子孫後代,可以為他們造福。特別樸實又略帶一些幽默的話語,卻那麼感染人心。

偶遇的彭南樹老人,成了我們此行最珍貴的收穫。這是當地文化與生態關係的和諧寫照,留給子孫寶貴的“綠色銀行”是當地人的共識。就在那一刻,我想,我也找到了內心中濃墨重彩的鄉愁,青山綠水之於我的,不僅僅是兒時那片玩耍之地,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認知,對天地的熱愛。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人與自然該如何相處?人類自誕生至今一直在尋求答案。人類文明從原始文明、農業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生產方式在進步,但人與自然仍舊相互依存。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裡,沉澱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其實與百福司人對山水自然樸素的尊敬之情不謀而合。“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方水土養育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身體,更養育了我們的文化,培育了我們的性格與價值觀。《記住鄉愁》每一集想傳達給觀眾的,正是這些隱藏在鄉土深處的優秀文化,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紐帶,把深埋在每個人心底的每一個基因表達出來。

拍攝中,百福司人大多樸實,面對鏡頭,他們只是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問他們鄉愁是什麼?他們也許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但他們從小拜過的大樹爺爺知道答案,酉水碼頭邊的油茶湯香氣知道答案,每次跳起擺手舞時捶響的大鼓知道答案,每天映在眼裡的青山綠水,也知道答案。而我的鄉愁也在節目的一字一句中,娓娓道來。

編導手記|給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鎮——青山綠水百福來》

文字來源 | 李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