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明朝历史上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可能是最倒霉的皇帝了,费了老大劲才当上了太子,老爸万历皇帝驾崩之后,自己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跟着死鬼老爹的步伐,驾崩了,时间是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

光宗死的仓促,接班人其实也没安排好,皇长子朱由校在刘一燝、周嘉谟、左光斗等大臣和司礼太监王安的协助下,仓促即东宫位和皇帝位,从储君到皇帝,朱由校在瞬间完成转化。

朱由校即位之初,在朝局中占有优势地位的是东林党这一系的官僚,而且当时的司礼监太监王安也是支持东林集团的,所谓“安亦倾心向之。所奏请,无不从。发内帑,抑近倖,搜遗逸,旧德宿齿布满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明光宗画像

在这样的格局下,以东林人士为核心的外廷,在王安为首的司礼监的配合下,一度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似乎又恢复了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内阁与司礼监冯保和谐合作的那种状态。但是,后来历史的发展竟然令人大跌眼镜,原本籍籍无名的魏忠贤,竟然能在“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情况下,逆袭成功,成为明朝史上权势最强大的太监。

究其原因,东林党人自己其实要负最大的责任。朱由校,也就是明熹宗即位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和王太后和光宗的正宫孝元皇后郭氏都早已去世了。所以,老爸光宗朱常洛驾崩之后,朱由校其实就是个孤儿了,这在明代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宫中与熹宗有关系的只有曾受宠于光宗的李选侍,她“尝抚视熹宗及庄烈帝”,光宗在临终前曾“命封选侍为皇贵妃”。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明熹宗

李选侍,这样一个低级嫔妃,曾经代养过明熹宗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可以说是他们哥俩在宫中比较亲密的女性长辈了。光宗在位时间太短,对儿子的教育也没有安排好,所以15岁即位的朱由校其实没怎么读过书。在没有生母及皇太后和其他人可以控制后宫的情况下,内廷宦官势力便可能乘机弄权。

当时的后宫,能有机会制约宦官的就是光宗生前宠妃李选侍,光宗遗诏是要太子朱由校册封她为皇贵妃,待到朱由校正式即位的时候,李选侍就可以升格为皇太妃。李选侍虽然不是朱由校的生母,但毕竟抚育过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被称为“庶母”,如果按光宗的遗嘱,在熹宗即位后封为贵妃,暂时主持后宫,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选侍是光宗的宠妃,而光宗是东林党人支持的,所以双方政治利益没有冲突。如果东林党官僚能够支持李选侍获得后宫最高地位,那么小皇帝朱由校身边就会有一个母性权威制约,内廷宦官不良势力也不会对他形成干扰,甚至也不会酿成日后的魏忠贤专权局面。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李选侍

东林党人却蠢到了家,他们首先是把李选侍想象成武则天式的女性野心家。光宗生前,多次下诏,想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就这么点事情,居然被东林党人阻挠到办不成,直到光宗死后,李选侍的身份还没定下。明朝有个制度,嗣君在大婚之前,皇太后可以暂居乾清宫,以照顾皇帝的起居,这也是有先例的。当年万历帝即位后,应张居正所请,圣慈皇太后“视帝起居,乃徙居乾清宫”。即使是郑贵妃,在光宗登极后,也没有立即移宫,八月一日光宗即位,八月十六日“郑贵妃尚在乾清宫”。

所以,明熹宗即位之初,李选侍也还在乾清宫呆着。光宗去世当天,御史左光斗立即上疏请肃清宫禁,就是要把李选侍赶出乾清宫,“及今不早决,将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后之祸立见于今矣!”左光斗就是后来被魏忠贤整死的那位,他这番话说的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李选侍哪有那个本事?明朝对后妃干政有着很多防范规定,“武后之祸”完全是左光斗自己臆想出来的。与左光斗齐名的另外一位所谓的东林正人兵科左给事中杨涟当时奏言,公开指责李选侍“以母道自居,外托保护之名,阴怀专擅之实”。在外廷的逼迫下,光宗死后仅两天,即九月初三,李选侍移宫,就被排挤出政治舞台。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左光斗

李选侍再没威望,她至少也是皇帝的养母,有她在后宫镇着,小皇帝不至于胡来,太监也不至于教坏皇帝。李选侍在东林党人逼迫下,离开了乾清宫。当宣布李选侍移宫后,后宫顿时秩序大乱,宦官李进忠等“擅开宝库,盗取珍藏”。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选侍将移宫,其内竖李进忠、刘朝、田诏等盗内府秘藏,过乾清门外,金宝坠地。帝怒,悉下法司,案治甚急。

东林党人这样做,其实在人伦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御史贾继春上书内阁方从哲等辅臣,直接指责东林诸臣的悖逆行为:

新君御极,首导以违忤先皇,逼逐庶母,通国痛心。昔孝宗不问昭德,先皇优遇郑妃,何不辅上取法,且先皇弥留,面以选侍谕诸臣,而玉体未寒,爱妾莫保,忝为臣子,夫独何心?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乾清宫

被东林党人控制的内阁,其实这件事办的很被动,所以杨涟也说什么“ 选侍不移宫,非所以尊天子,既移宫,又当有以安选侍,是有诸公调护,无使中官取快私仇。”但是,李选侍是不可能平安落地了,只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年仅15岁的小皇帝朱由校有着与少年身份极不相称的政治谋略,他才是 最不希望李选侍在乾清宫住下去的人,有个挂牌母后管着自己,是多么不开心的事情啊!九月二十五日,小皇帝朱由校谕内阁:

朕昔幼冲时,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怀愤在心成疾病逝,使朕有冤难伸,惟抱终天之痛。前皇考病笃,阁部大臣俱进内问安,有李选侍挟朕躬使传封皇后,······仍即日要垂帘听政······

魏忠贤原本没什么实力,后来能逆袭成为权势太监,东林党责任最大

魏忠贤

朱由校说李选侍当年恃宠而骄,竟然还打过他自己的生母,光宗驾崩,李选侍又屡屡逼封,甚至还要垂帘听政。如此说来,李选侍真是野心家吗?明熹宗说的是真话吗?他的弟弟,后来的崇祯皇帝说过一番话:

又如移宫一事,尤为不情,当日皇考以朕与先帝俱失母,命李选侍抚养,渠爱如子,朕与先帝故亦事之如母。所谓气殴垂帘,皆外臣不知内庭事,有此纷纷。

其实,明熹宗说了谎,他很精明地利用了官僚们对李选侍的反对,顺水推舟地扼杀了一个能够监督内廷皇权和依附于皇权的太监势力的母性权威,皇帝从此可以为所欲为了!另外一个方面,李选侍被撵走了,小皇帝身边的奶妈客氏和玩伴魏忠贤上位了,“ 然选侍去而客氏入,卒至与魏阉乱政”,东林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暗黑时代来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