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为什么能看出安禄山将来肯定会造反?

仁勇校尉


张九龄对安禄山的反感、怀疑,源自于他对当时唐朝军政高层“主昏相奸、将有贰心”可怕景象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

张九龄学富五车、才智过人,性格刚直不阿,从不向权贵低头。在他近40年宦海沉浮中,他因与权贵不和屡遭罢官、流放,但也正因为这段特殊经历,张九龄对民情、边防体察和感悟较深,看待问题更加见微知著、一针见血。而且张九龄具备深厚文史造诣,善于通过“古今对比”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具体到安禄山的问题上,张九龄主要看到的是西晋末年因异族得势招来“五胡大乱”,因此他对于唐廷重用胡人充当边将十分警惕。安禄山有一次进京见驾,张九龄专门给前者相了一面,随即得出“将来祸乱幽州者必此人”的精准判断。俗语道,面由心生,而阅人无数、经验老到的张九龄通过察言观色就能看出安禄山绝非善类,的确很厉害

后来,张九龄得知安禄山(时任范阳节度使张守珪的部将)因违反军纪轻敌冒进导致惨败,已被押赴京城听候处置,就更加确定自己此前的判断没错,于是坚决主张将其按军法处斩,还向唐玄宗呈上了一篇著名的《请诛安禄山疏》

在这篇奏章里,张九龄先以古代名将穰首、孙武等人“依法治军、执法必严

的典故来劝谏唐玄宗杀安禄山以肃军纪,然后又阐明安禄山“形相已逆,肝胆多邪”等反叛迹象,并警告皇帝若将其放虎归山必留后患,“终生大乱”

此外在面见唐玄宗时,张九龄还举出西晋尚书左仆射王衍预见小贩石勒(羯族人,后来从奴隶当上皇帝)“将来必成枭雄”的典故,认为安禄山狼子野心就是“唐朝的石勒”,以后肯定是个叛党。但很可惜,唐玄宗没能听进去这番金石良言,还是把安禄山特赦了。

过了不到20年,被张九龄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仓皇逃亡四川,这时他才想起张九龄当年的劝告,悔恨得肠子都青了,“每思曲江则泣下”,而曲江正是张九龄的故乡。


网言军事


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觉得安禄山为人“狡黠”,有“狼子野心”,就在皇上唐玄宗面胆告他“面有逆相”,是为反贼。其实,这并不是张九龄信口胡说,因为他在中书省接待安禄山进,发现他面对最高行政长官傲然而立,没有一点卑恭之态,就知道他个“桀骜不驯”难以驾驭之人,认为安禄山必有反骨,他还曾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其实,宰相张九龄为人正直,满腹才学,又阅人无数,见微知著,他不但善于察言观色,还有“识人之术”,他通过与安禄山的一些接触,就知道此人绝非善类:

在开元二十一年时,范阳节度使张守圭派安禄山,到大唐朝廷呈送奏折。当时,身为朝廷中书令的张九龄宰,负责相接见了他。按理说,一个小小的卫将,来到满眼繁华、到处都是高官“喝道”的长安大街上,应该表现出一副谦卑拘谨的样子才对,可是安禄山却满脸的是不屑之色。张九龄看到安禄山的样子,虽然年青人应该血气方刚,可是此人却满身都是一股桀骜之气。见到自己没有一丝的惊慌之态,反而一脸的傲气,自己这个堂堂的宰相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个小吏。这令张九龄心中很诧异,便留心观察安禄山的一举一动。


在交谈中,安禄山说起自己曾擒杀契丹四十人的时候,非常坦然,整个神态没有丝毫的感觉变化。这让张九龄更诧异,如此兴奋和骄傲的事情,他竟如此压抑得住,就更加觉得安禄山城府太深,不是一般人,就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太可怕了。再仔细瞧瞧,又发现他长相凶悍,并且在其后脑勺隐隐有“反骨”隆起。所以,他断定

安禄山必是奸诈之徒,日后定肯会犯上作乱。

所以事后,他就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并告诉唐玄宗,此人不可重用。可是唐玄宗一见安禄山就喜欢的不得了,并对其委以重任,而对张九龄的忠告不以为然。

就这样,安禄山的官职一直不断上升,在开元二十四年时,安禄山已经是平卢的大将军了。这时,他意气风发,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去征讨契丹。可是这不但战败了,还闯下了大祸,使范阳节度使张守圭自身难保,便上奏折,请求斩杀安禄山。

奏折由张九龄接到,并立即批复奏报皇上,说是:“凡事都要遵循法度,安禄山战败,按照军法应该处死。”

但是,唐玄宗却对安禄山一再宽容,说什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决定罢免安禄山的官,让他继续在军中效力。

但张九龄却一再要求他杀安禄山,这时唐玄宗却感觉么很奇怪,问:“莫非张卿对安禄山有什么仇怨吗?”

  这时,张九龄只好说出自己对安禄山的一些看法,说安禄山异于常人,日后必定会叛乱,成为朝廷的祸害。

没想到,唐玄宗听了却哈哈大笑说:“爱卿不必多虑,叛乱多发生在朝政混乱,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刻,现在国富民强,安禄山纵有谋反之心也难翻出我的手掌心。”

张九龄只好作罢。于是安禄山就此逃过大劫,但得以放虎归山。

果然,在九龄公去世十,安禄山与他的老乡史思明,二人合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此乱长达七、八年,使国家都处于民不聊知的战火之中,最后终于被中唐名将郭子仪给平定了。但是,唐朝却因此由盛转衰,结局惨重,从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据说,后来唐玄宗才如梦初醒,想起来张九龄的话于是便派人千里迢迢到张九龄的老家去缅怀这位有着远见卓识的首辅大臣。可惜,斯人已去,世上已无张九龄了。他非常后悔没有听张九龄的话,如果当时杀了安禄山,那么唐朝历史就要改写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