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大跳水:監管升級?項目空心?資金離場?

加密貨幣大跳水:監管升級?項目空心?資金離場?

比特幣為何頻頻跳水今年再創新低?

本文分別從政策面、資金面、技術面等分析本輪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的跳水原因。

資金面:

今年上市公司抵押爆倉、房產凍結變現造成社會整體的資金就偏緊,自然會使流入幣市的資金減少。

美元年內數次加息,由於黃金以美元計價所以形成負相關,由於BTC被定義為數字黃金,因此也和黃金同步下跌。

真正炒股大戶沒有入場,如果能降低買幣入市門檻,股民朋友才是幣民的解放軍。

政策面:

大國進一步呈收緊趨勢,、小國態度開放,政府監管將有利於推動行業規範發展。SEC發佈了針對utility和security的界定標準,真正有技術進步的項目是被鼓勵的,只是要通過監管防止出現金融詐騙致投資人權益受損;小國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方面有一些明確的創新應用方向,後續馬耳他,菲律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落地。

如果政府出臺具體的監管政策,同時出臺相關稅收政策,那麼這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其實是重大利好,這可以驅散現在市場中的大量空氣幣。

站在反洗錢的角度看,各國的監管政策收緊是必然的,但或許監管政策再緊也不會有去年9.4那麼嚴厲,我記得當時很多做場外交易的朋友都被賬戶凍結了。

技術面:

BTC從兩萬美元第一次跌到6000美元市場普遍視為A浪,反彈到11000美元形成小雙頂視為B浪反彈無力,後面又長期地位橫盤,C浪的形成順理成章。

市場沒有牛市大致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缺乏共識

接受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但要對這些人打個問號,如果只是單純的炒幣沒有一個使用流通,就缺乏了共識。"共識即價值",加密貨幣Bitcoin需要強烈的共識體現價值,而其他的Coin和Token,包括TKC在內,雖然都叫數字貨幣,但其實並不是"貨幣"。在其構建的生態中,關鍵環節產生關鍵作用,從而增加需求,減少供給,這才是真正幣價的價值支撐。

第二個原因:缺乏資金

山寨幣越來越多,項目方越來越多,這些山寨幣和新項目對主流幣種分流太明顯了。如果BTC繼續下跌到5000美元,這將導致其從最高水平下降75%,這將會在全球範圍帶來更多的投資者買入和囤積比特幣。華爾街的投資者,往往對短期內價值暴跌50%以上的資產或商品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可行的買入機會。

第三個原因:缺乏故事

本來今年EOS這個故事夠大,但是主力沒動靜了,故事不繼續講了,很可惜,沒有故事的金融市場比較難以繼續下去,沒有故事就沒有凝聚力,也不會有散戶進場接盤。

空氣幣的存活時間越來越短,吹過的牛都到了差不多應該兌現的時候,再不兌現,大家對於區塊鏈的期望就和對於BTC的共識一起消退了。無論如何,區塊鏈的作用從炒幣和開會落到實用之處才是核心,主網上線後生態的完善和用戶積累才能真正顯示出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