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爲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擊重鎮?其實原因很簡單

咱在看電視的時候常常會看到,軍隊辛辛苦苦攻城拔地,廢了老大的勁攻破一座城池,才推進了一點。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應該會想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不繞過它”(反正小編想過),然後直擊重要城池,這樣不是快了很多嗎?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擊重鎮?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實如果這是個錯誤的戰術的話,古人也不可能一直沿用這麼久,要知道咱們的祖宗是很聰明的。

繞過去可不可以?在不需要補給線,快速奔襲,快攻快出的情況下,可以繞過。如果你做不到這幾點,四面楚歌,困獸之鬥就是用來形容你的。要滿足以上條件的部隊只有騎兵,只是成建制的快速奔襲,但是騎兵培養和運維的成本太高了,國家養不起那麼多的騎兵。這也是為什麼北地為什麼經常被遊牧民族襲擾搶劫的原因。他們騎兵多善騎射,機動能力強,搶完就跑。兵力還沒合圍之前就從漏洞處溜了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擊重鎮?其實原因很簡單

所以說作為奇兵可以,但是我國戰爭的主流兵種還是步兵。步兵長時間行軍最主要是什麼,補給,糧食徵集和補給能力是決定動員規模的關鍵,否則你就是集結了部隊,也沒能力走到目的地,半路就餓的跑光了。上哪裡去找大量的糧源?當然是城市!於是攻下一座城池就顯得有為重要了。不僅士兵可以得到補給,更重要的是可以成為一個補給站!

因為沒有好的運輸工具和存儲方式,維持和保護一條補給線的成本十分高昂。與其維護一條線,不如維護多個點。就像驛站的方式,提前在沿途準備好補給,可以保證數量而且更穩定。所以攻打沿途城池就很重要了,前軍拿下城池,後面的援軍到達後就可以得到給養補充。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擊重鎮?其實原因很簡單

有一個吃住,後面還有援軍,而且還拿下了敵人的城池,這對於提升士兵的士氣有這積極的作用。讓士兵能安心的作戰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擊重鎮?其實原因很簡單

這個圖也能直觀的看出繞過城池的風險,所以說“越塔有風險,強殺需謹慎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