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很多事情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做很多

做很多事情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做很多

無論做什麼,凡是一上來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用力過猛的,大多都不會長久。

羅馬非一天建成,所有重大的改變總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發生,對於一件長期要做的事,最重要的並不是速度,而是可持續性。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同樣,要想做很多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一下子做太多,循序漸進、持續發展,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01

日行30公里

截止到1911年12月之前,世界上還從沒有人到達過南極點。當時有兩位探險家打算完成這項創舉,一位是37歲的挪威極地探險家阿蒙森,一位是40歲的魚雷專家斯科特。他們同時分兩路出發,都希望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

這兩個團隊的行進方式很不一樣,阿蒙森的團隊無論天氣好壞,每天都堅持走30公里;而斯科特的團隊就比較隨意,天氣好的時候走50到60公里,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在帳篷裡休息,並抱怨外面的鬼天氣。

另一個差異是,斯科特的團隊用矮種馬來託運物資,而阿蒙森的團隊用的是愛斯基摩犬。相比而言,馬更強壯,開始的時候走的更快,但馬不夠耐寒,走到半路都凍死了,最後只能靠人力來拉雪橇;愛斯基摩犬雖然走的慢,但能在很冷的條件下生存,從而保證了行進速度。

最終的結局是,阿蒙森團隊成功地把挪威國旗插在了南極點,並安全返回;而斯科特探險隊不僅晚了一個月才到達,並在回程的途中全部遇難。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為每天安排的任務量,都是根據自己的正常狀態來設定的,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突發狀況,就會使計劃中斷,只要中斷一次,後面就很難再繼續堅持下去了。

所以,在做計劃時,你需要為每天設定一個安全任務量,不要貪多,確保在極端的環境下也能夠完成,在失控的狀態下,也能保持自制力,讓事情可持續地進行。

02

通盤無妙手

韓國有一位圍棋選手叫李昌鎬,是圍棋界的世界級頂尖高手,16歲就獲得了世界冠軍,會下圍棋的基本都知道這個人,我在電視上也見過他,不愛說話,看起來有些高冷。

李昌鎬下棋最大的特點,也是最讓對頭疼的手法,就是從不追求“妙手”。(所謂妙手,就是指那種能夠迅速力挽狂瀾、克敵制勝的高招,是自古以來很多優秀棋手都在追求的目標。)

而是每手棋,只求51%的勝率,俗稱“半目勝”。

通常,一局棋下來,總共也就200-300手,即使每手棋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勝率,最多隻要一百多手,就能穩操勝券。也就是說,只要每一步比對手好一點點,就足夠贏了。

李昌鎬曾對記者說:“我從不追求妙手,也沒想過要一舉擊潰對手。”

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居然只追求51%的勝率,讓很多記者和業內人士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妙手”雖然看起來很酷,贏的漂亮,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往往在給對方致命一擊的時候,自己也會暴露出致命的缺陷,正所謂,大勝之後,必有大敗;大明之後,必有大暗;

反倒是每步只獲得51%的微弱優勢,逐漸將危機化為無形,最後準贏。

中國的古人說:善戰者無赫赫只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就是這個道理。

“妙手”的另一個短板,是它的不穩定和不可持續性,就好像“靈感”一樣,不是想要就能來的,一旦用完,職業生涯也就將宣告結束。無法通過刻意練習來形成技能上的積累,因此沒有壁壘和護城河。

所以,當我們在做決策時,不要太在意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考慮問題。

做很多事情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做很多

03

結硬寨,打呆仗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戰鬥力極強,大清國20萬八旗兵和60萬綠營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擊,可最終卻毀在了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手裡。

不瞭解情況的一定以為曾國藩是一個熟讀兵法、足智多謀的戰略家,其實恰恰相反,在他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懂什麼用兵之道。之所以能贏,其實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從來不與敵軍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勝算很大的情況下也從不主動發動攻擊,而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在城外紮營,然後挖戰壕、築高牆,把進攻變成防守,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太平軍是非常驍勇善戰的,總想跟湘軍野戰,而湘軍就是守著陣地不動,就算太平軍再能打,碰到這種路數,也是毫無辦法。

只要一有時間,湘軍就開始不停地挖溝,一道又一道,直到讓這個城市水洩不通、斷草斷糧,等到城裡彈盡糧絕之後,再輕鬆克之。

就這樣,一座城接著一座城,一點一點地挖溝,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國給拱沒了。

湘軍每打一個城市,都不是用一天兩天,而是用一年兩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挖壕溝,當時的湘軍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施工隊,被湘軍攻打過的城市,如安慶、九江等,城外的地貌都被當年所挖的壕溝改變了。

曾國藩是一個愛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歡取巧的東西,也不相信什麼四兩撥千斤的事情。因為勝利果實從來不是強攻出來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來的。就像《孫子兵法》裡所說的,“勝可知,而不可為。”

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

無論是戰爭、商業還是個人層面,道理都一樣,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勝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個突發性地、奇蹟般地勝利。很多時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等時機來臨時,一切都會有所改變,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最後,我希望能和你一起,記住這些精彩的故事,汲取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的教訓,無論外界環境優劣、不管運氣好壞,都不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計劃,要穩紮穩打,步步為贏,每天進步一點,到來年這個時候再回顧,你就會發現,你已經離出發點很遠了。

林肯有句話說得好:雖然我走的很慢,但我絕不退後。

做很多事情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做很多

《聖經》箴言 19: 2

心無知識的,乃為不善。

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