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探祕:抗戰時八路軍三個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

軍史探秘:抗戰時八路軍三個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的《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標誌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在此前的1937年7月15日已由周恩來交給蔣介石的這個《宣言》中,中國共產黨為體現國共聯合抗日的誠意,向國民黨做出了四項鄭重承諾:中國共產黨重申承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併為之奮鬥;取消武裝推翻國民黨政權和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蘇維埃政府名義;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意設總指揮部,下轄三個師。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等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11日後,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9月11日後,改稱正、副總司令),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和總部特務團。

軍史探秘:抗戰時八路軍三個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

那麼,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呢?

第八路軍原為粵軍李濟深的部隊,1929年3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三次大整編時編為第八路軍。後蔣介石為了拆散粵桂聯盟,將李濟深騙至南京湯山囚禁,又於次年4月將該路軍解散。而115、120、129三個師的番號,原先是東北軍的。1937年4月至6月,東北軍各部按照2個師整編成1個師的原則進行整編時,115、120、129三個師因戰績不佳,連吃敗仗,番號相繼被撤銷。

蔣介石雖然迫於形勢勉強同意了國共聯合抗日,但把紅軍改編(蔣介石稱為收編)成國民黨的正規部隊,心裡還是很不情願。軍政部長何應欽獲知蔣介石的這一心事後,知道蔣有時很迷信,為了向蔣介石討巧,於是建議在給予紅軍的番號上可以玩個花樣,把整編桂系時空著的第八路軍的番號授給紅軍。在東北軍被撤銷的番號中,隨便找了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番號給予了紅軍的三個師。

軍史探秘:抗戰時八路軍三個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

同時,老奸巨猾的何應欽又建議把紅軍劃歸防區為太原以北、大同以東晉察一帶的第二戰區,因為這裡是日本人當時進攻的主要目標,這樣就可以假借日本人的槍彈,讓紅軍“為國捐軀”,從而達到消滅蔣介石和國民黨視為心腹大患的共產黨軍隊的陰險目的。

英勇的八路軍就這樣誕生了,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曾經是敗軍番號的師,後來在林彪、賀龍、劉伯承等名帥的指揮下,均成為戰果輝煌、屢建奇功、威名遠振的雄師勁旅,115師、120師和129師也成為中外軍事史上的著名番號。

當年,蔣介石為了一黨、一己之私,在番號上耍的小伎倆,既沒能妨礙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也沒能避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最終成為國民黨腐朽獨裁政權的掘墓人。看來,番號這東西,代表不了什麼的。世界上沒有常勝之師,也沒有永遠的敗軍,關鍵還是看由誰領導,為誰而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