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題都城南莊

人面桃花相映紅

題都城南莊

人面不知何處去

題都城南莊

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

崔護(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膾炙人口。其在《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單從詩的題目和詩人所處的年代推斷,不難看出該詩應作於當時的都城長安以南某個村莊。而這一點,在與詩人同時代的孟棨所著、專門對唐代詩人所作詩的背景、本源進行記述的《本事詩》中有所體現: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蔥翠,寂若無人……”,崔護口渴便叩門求飲,一位美麗少女開門給他端來茶水,然後倚在門外盛開桃花的樹枝上,“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護被她的美貌打動,主動與她答話,問她芳齡幾何,那位少女面頰緋紅,低頭不語。崔護無奈告辭而去,她送出門,兩眼脈脈含情,待崔護走遠,才“如不勝情而入”,崔護也顧盼而歸,倆人就這樣一見鍾情。第二年清明,崔護情不可抑,“親往尋之”。到了那裡,依然是桃紅柳綠,但大門緊閉。不知日思夜想的“桃花姑娘”哪裡去了?面對春光如醉的美景和盛開的桃花,他的心情無限惆悵,遂在左門題下了那首詩。

為了讓這首詩更有傳奇色彩,孟棨還對它進行了動人的演繹:崔護城南訪舊,沒能見到絳娘,回家後心裡一直放不下來。於是,數日之後,他再度前往城南尋訪。這次,遠遠地就聽到茅舍中傳出了陣陣哭聲。原來“桃花姑娘”前幾天到親戚家小住,歸來見到門上你所題的詩,以為今生今世再無緣相見,竟然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崔護得知真相後,大為感動,一直細心照料“桃花姑娘”到康復,然後又回家把情況稟明父母,以禮下聘,最終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