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債」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運“債”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從負債切入分析窮人之所以窮的原因,以下是“屌絲告別曲線”,即銀行負債率越低,就越難擺脫窮屌絲的命運。

運“債”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窮人或者所謂的普通人: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辦多大的事兒。

富人:是想到某些事兒,目標定下了,併為之開始籌措資源。

斗膽簡化一下,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放開手腳花錢,信用卡、花唄欠的錢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為有錢人?

感覺已經聽到了億萬剁手族的歡呼,還有角落裡陰謀論者的竊竊私語:一定是資本家的騙局!

客觀地說,“不應該儲蓄未來,而應該投資當下”。這個論點不能說錯,但安放在所有“窮人”身上,其姿態大體上可以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殊不知,貧窮的小人物,要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是何等的艱難。但今天,我們探討的是“負債”,從“負債"的角度看,資源匱乏的我們如何撬動資本的槓桿!

貸款誤會

都說貸款是很多山窮水盡的人最後的稻草,還說除了銀行其他都是高利貸,在小編看來啊,是大家對貸款的誤會太深。

運“債”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誤解一、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去貸款?

通過各大貸款機構的貸款數據統計結果,發現缺錢的人貸款不在少數,但不缺錢的人貸款佔比更大。

窮人貸款為救急,而富人貸款為賺錢。

誤解二、除了銀行,其他貸款都是高利貸

在以前,信息比較封閉,加上金融機構比較少,使得貸款的費用相對比較高。

但是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金融配套設施及政策逐漸成熟、合規,金融市場得到了充分的競爭,各種金融機構不斷出現,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大大提高了借款人的選擇空間,也使得貸款利息降低,現在的貸款利息與以前相比已經大大降低了。

誤解三、貸款辦理手續很複雜?

商業貸款和親戚朋友之間的借錢不一樣。親戚朋友間的借錢,早就建立在了彼此認識和信任的圈子裡,該不該借?借多少都會心裡有數。

而對於貸款機構,陌生人之間的借貸,材料就是證明該人是否有相關的實力及信用借款,所以相關的證明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誤會四、有房有車就一定能貸到款?

有房有車只是一個貸款審核的加分項,但不是必要項。

無車無房的人也不要這樣覺得,在需要錢的時候不去貸款。除去房、車這些固定資產,個人信用、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積極配合等也會對貸款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

誤會五、貸款機構催收時很暴力

商業貸款是一種機構和申請人之間的合同借貸,借款人需要遵守契約精神,借款人如果不能按時還款,造成逾期,對於本人而言,逾期會產生罰息,一方面加大借款人的還款負擔,另一方面會造成信用不良記錄,進而影響個人日後的貸款申請以及其他事情,

而對於信貸機構,催收是為了提醒借款人還款,一般催收時間為3-6個月,如果催收不成功信貸機構會考慮走法律途徑,而不是我們想像的用暴力解決問題。

誤會六、申請就要交手續費

如果我們遇到貸款要提前繳納手續費,那是黑中介的所為,千萬不要碰。

正規機構的貸款流程內,根本不會提前收取任何費用,因為需求者沒有通過你得到任何資金,根本不可能提前支付相關費用。如果有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一定要小心了。

誤會七、不在銀行貸款,逾期沒關係

以前徵信系統沒有開放,只有銀行才能接入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但是近幾年,隨著徵信體系的不斷完善,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現在很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客戶已經接入人行徵信系統,且行業內部有自己的徵信系統,信息互通,一旦有逾期,行業內部全部都能查得到。

網貸黑名單是指收錄網貸逾期數據的網貸逾期數據平臺,區別於徵信黑名單的地方在於,收錄的基本上都是不上徵信的小貸。

一家網貸逾期,其合作的第三方徵信平臺會留下個人的汙點,後續再在其它網貸申請,會統統被拒!

有了對“負債”的基本認識,接下來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好“負債”!

去年年末,小編成功通過向銀行貸款,首付20%一口氣買下生平第一套房產,而後經過半年時間房價漲了30%,身價瞬間漲了近三四十萬。正是這次投機的資產泡沫,讓小編切實體會到了理財和投資的思考方式。

不同的機會,在不同的人眼中,發揮不一樣的作用:記得當初買房時,有一遠親跟小編一起看房,結果小編買了,而對方沒買!當時那個遠親,覺得需要向銀行貸款,會增大負債,不划算,所以就此作罷(當然還有諸如區位等其它元素,這裡不提)。而買房的小編,覺得到了婚嫁的年紀,這是一筆可靠的投資機會,雖有負債,但是帶來的正向現金流,可以覆蓋掉成本,而且可以快速積累和增加被動收入,不過房子是剛需房,所以價格上升與否著實對小編影響也不大!

對貸款不同的認識,決定了不同的未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買房時,都有這樣的想法:多湊點首付,就多湊點,能少貸款,就少貸款,這樣每月的利息就可以少還一些了。

“少向銀行貸款”,到底真的劃不划得來呢?

生活裡,因為怕承擔大額負債而不願意向銀行貸款的人很多,典型的心理原因是認為:只要向銀行貸款有了負債,每月要還利息,可花的錢少了,不自由了,覺得影響了生活品質。但是萬事萬物,都有好壞之分,債務也是一樣的。

因為,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負債通常分為:良性債務和不良債務。

【良性債務】指:成本在你可控範圍內,並且通過貸款,而後投資,最終產生的利益可以覆蓋成本,並且讓資產不斷增加。

房貸成本:商貸目前大約是4.9%,公積金貸款目前成本大約是3.25%,假如我們手頭的現金投資回報將大於4.9%,那就是可以從中賺錢啦。所以一個聰明的理財投資人,手頭有現金,就不會著急還貸款,而是會把現錢再投資到預期利率回報更高的理財產品中去,而這一類型的負債就可以叫做良性負責。

【不良負債】指:成本過高,顯然超過可以負擔的預期利率,而且為了消費和享受,讓自己揹負債務的情況,比如信用卡分期成本18%,而信用卡消費,統計一下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衝動消費,這種加槓桿提前享樂,一方面消費了未來更值錢的錢,另一方面增加生活成本,得不償失。就可以說是不良負債了。

向銀行借錢,不是吃虧哦。

因為,在通貨膨脹也就是負預期利率的環境中,未來的錢其實是越來越不值錢哦,也就是說欠銀行錢其實是賺錢的哦。

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貸款預期利率的水平相對最低

我們知道,商業貸款預期利率只有4.9%,公積金貸款預期利率更低只有3.25%,如果選擇商貸和公積金組合貸的話,預期利率水平也就4.5%左右。如果說4%+的貨幣基金不好找,5%以上的P2P還是隨處可見的。只要我們能找到4.5%以上收益的理財產品,那麼向銀行貸款就不吃虧。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去找一些靠譜的網貸平臺,來進行幫助自己賺錢,比如像陸金所、匯中網這樣的高質平臺就很受用戶歡迎。

第二個原因就是通貨膨脹欠銀行的錢變少了

目前為止,整存整取的一年期定存基準預期利率是1.5%,最高的也就是1.95%。但實際的通貨膨脹水平卻是遠遠高於這個定期存款預期利率的,這就意味著只要把錢存進銀行,就等於變了一個「存進去是錢取出來是紙」的魔術。既然如此,倒推一下,我們向銀行貸的錢現在拿到的是真金白銀,但是未來只要用貶值後的錢去還就好了。哈哈哈哈哈,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適當地運用經濟學上的槓桿理論,加速自己的財富積累

理財小達人都知道的一個財務基礎公式:總資產=淨資產+負債,所以負債當然也是一種資產,這類資產用的好,也能帶來回報:

比如,

以錢生錢。用借來的錢買房子,然後房子升值了……

個人信用增長。越有能力的人,銀行越願意借錢給他,因為銀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實力,代表了還款的保障。

適當負債讓我們有進步的動力。因為我們欠著別人錢啊,我們得努力去賺錢。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如果不負債選擇攢夠了錢再買,到時候因為通脹,金融資產的價值大幅降低,你依然買不起。

一定程度上的負債,可以讓財務更健康。

對於家庭負債,適度的控制也是對生活的自律,未來是增加整體資產,適度放棄當前的享受,相信未來隨著收入增加,積蓄更多,也會更具有理財的敏感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活在當下沒錯,也更要考慮未來,適度的貸款,加速財富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