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近期,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熱播和疫苗風波來襲,老百姓對健康的聚焦引發新的熱議。

我國自2009年啟動新一輪醫改以來,即將迎來十年檢閱,新醫改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健康紅利”?進入深水區的醫改還將在哪些方面突破?

廣東衛生在線(下稱“廣衛君”)日前採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專家、著名醫改專家李玲教授,且聽她對醫改十年路的回顧和展望。

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專家、著名醫改專家李玲教授

廣衛君:我國自2009年提出新一輪醫改以來,至今已將近十年,您覺得新一輪醫改最大的得和失分別是什麼?

李玲:新醫改快十年,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我覺得近十年來在民生領域,醫改應該是全國老百姓最關注的議題。從最近熱播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再加上疫苗事件,可以看出老百姓對健康的聚焦。

客觀來說,這十年來,醫改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少實惠,尤其在醫療保障方面,政府已經為11億人的醫保買單,新農合從政府投入20元起步到現在490元,為百姓建起保障網,部分緩解了看病貴的問題。但隨著健康中國的推進和醫改的深化,醫改不僅僅是老百姓關心的議題,也逐漸凸顯成一個社會治理的重要議題,如何更科學為老百姓保障健康?

醫改在社會治理議題中是比較複雜的,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治理靠的都是搞經濟的行家,把GDP搞上去就行了,但用搞經濟的方法來搞醫療,不僅行不通,而且是最大的失誤,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包括高層在內的一些人的共識。我覺得這些年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不能簡單套用經濟的辦法來搞醫改。醫改不能單打一的改,不能單純用市場激勵機制,醫改需要符合醫療衛生規律,需要系統、綜合、協調地改。幹中學、學中幹,如果花十年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也是一種成效。

廣衛君:為什麼老百姓對醫改認同度不高,總覺得獲得感差?

李玲:政府的投入和力度都不斷加強,但老百姓為何感覺不到實惠,沒有獲得感,就是因為醫療費用上升的速度太快,2017年以前每年幾乎都是兩倍於GDP,政府投入都被費用快速上升抵消了。這幾年也採取了控費手段,例如,取消了藥品加成,但並沒有改變醫院的創收模式,醫院還是可以通過大檢查、大耗材,甚至過度醫療來創收。看病貴的問題還是沒有很好解決,這就是醫改這麼多年,老百姓還是覺得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廣衛君:醫改下一步該怎麼走,您覺得應從哪些方面突破,公立醫院是否就是醫改的“牛鼻子”?

李玲:醫改醫改,大家都說要改醫院,我覺得醫改下一步的重點還是要改政府,讓政府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建立制度。

今天公立醫院甚至整個醫療行業的亂象,可以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埋下了禍根,將醫療推向市場,不保障醫院的運營和醫生收入,讓醫院搞創收,導致現在出現這麼多的問題。如果只對著公立醫院改,不從根本上改變醫院的運營機制、補償機制、薪酬改革等制度,只會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最後什麼成效都出不來。

所以醫改下一步的根本是改政府,這在十九大的報告中也有明確提出,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就是要鋪新路堵老路,建制度就是政府的責任。

廣衛君:您覺得這個路要怎麼鋪?

李玲:在鋪路上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今年兩會後新的部門改革,一是加強了健康兩個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轉變,從保疾病向保健康的轉變;二是專門成立醫療保障局,這充分借鑑了三明模式,三明的精髓是建制度,在12個縣區通過建新的制度形成新的醫療生態,真正實現了三醫聯動。

目前國家層面實現了醫保的統一管理,這只是解放了其中一隻手,但將衛健委和醫保部門分開,另外一隻手還沒有解放開來。下一步建機制,就是要把醫保和醫療更緊密捆綁在一起,實現兩隻手的配合。

廣衛君:您剛才也講到了三明模式,近幾年,從神木模式、天長模式到三明模式,再到廣東的羅湖模式。您覺得這些模式是否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在醫改探索歷程中有著怎樣的意義?

李玲: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大國,區域人口分佈不均,各地差距很大,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湧現出各種各樣因地制宜的探索。總體來說,這些都是積極、可借鑑的。而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基層實現的探索,醫改最大的希望和活力還是在基層,基層強,醫改目標才能實現。

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廣衛君:老百姓會說,模式那麼多,哪個才靠譜,您怎麼看呢?

李玲:神木是最早實現免費醫療,用人均300元就免除了疾病負擔,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特別是政府落實責任主體的重要性;三明的探索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屬於欠發達地區,通過建機制實現三醫聯動,這對中國廣大地區有著很重要的借鑑意義,三明可以做的,其它地區也可以做得到;羅湖給中國醫改貢獻的經驗則更為深遠,它建立起公益性的健康保障制度,讓老百姓看得起、看得上病,這一切都是圍繞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設計的。

廣衛君: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近期廣東掀起了醫改新一輪攻堅戰,啟動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行動方案,以此為基礎還出臺“1+10”配套方案,您如何評價廣東這一輪醫療衛生綜合改革?

李玲:我專門看了廣東的方案,你們所說的綜改十條,我認為很好,以省為單位的公立醫院改革方案中,這是做得最完善、考慮得最周到的一個。

第一它是動到一些真的問題;第二是它在指導思想上用了“頂天立地”這個詞,我覺得非常棒,考慮到系統性建機制,光顧著大醫院,或者光顧著基層,都是會出問題的。基層恢復了公益性,上一級的醫院卻還在考慮營收,就會產生虹吸效應,投入多少錢都不夠。廣東的綜改十條就是考慮到上下關係,既考慮到“登高峰”的高水平醫院建設,也考慮到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償、人才戰略等問題,“全方位、無死角、一起幹、齊步走”,才能鋪好醫改新路。

廣衛君:你剛才說到“動到真問題”,哪些是真問題?

李玲:所謂動到真問題,就是這次方案中最給力的部分,充分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在財政投入真正落實政府責任。廣東之前已經啟動了三年500億強基層的投入,但這次在投入上更明確,納入財政預算的範圍更寬,包括醫院基建、學科發展、人才投入、政策性虧損、甚至離退休人員費用等都考慮周全,對一些重點專科醫院實行傾斜政策,同時,還改革財政補助的方式等等,其中,推廣深圳“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的做法就很值得期待。

此外,對於取消藥品加成後的補償,還明確了落實的時間表,難能可貴。

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李玲接受廣東衛生在線採訪

廣衛君:但也有人認為,廣東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一共10條32項,是一個十全大補,雖是進步,但並沒有下猛藥,你怎麼看?

李玲:首先,廣東是實實在在的三年行動方案,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說明在你這一屆的任期內,就要如期完成這件事,不像以前定的都是長期方案,最後往往隨著換屆就爛尾了。

說是十全大補也對,但醫改確實要十個手指彈琴,這恰好也是它的亮點,系統性、協調性,而且環環相扣,看得出是真正懂醫療的人,有擔當、有能力的領導做出來的。

廣衛君:醫改確實很難平衡各方利益,有網友提到,政府、醫院、醫生、患者就像打麻將的四方,很難做到四方共贏,您覺得有可能共贏嗎?

李玲:政府如果有決心,是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從三明的探索看來是有可能的。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把以前被“偷吃”、“過度”的部分驅逐出去,就會有新的資源釋放出來。老百姓最深惡痛絕的就是醫療腐敗和過度醫療,不僅僅讓就醫負擔更重,還損害了健康,讓資源白白浪費。

採寫|李楠楠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健康中國戰略的權威解讀

李玲:用搞經濟的方法搞醫療,是醫改最大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