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偷米人丟下個無價寶

民間故事:偷米人丟下個無價寶

 一、偶然得寶

文革後期,段鍾教授和學院的搭檔們,被押離省會,來到名叫黃龍山的偏遠小鎮子,關進了“五七幹校”,承受大老粗們再教育。

幹校適當殘缺,原先是座關帝廟。後院的殿堂被分隔成一間間斗室,段教授就住其間一間。每天一早,學員們列隊出後門到郊野汗流浹背幹活計,收工回返後,各自鑽進小屋燒飯吃。

兩場大雪飄過,新年就臨近了。大老粗頭頭們召開了大會,宣告整體學員就地改造,留下過個革命年。一起,發給每人半斤肉票,以示關心。

開過會,大老粗們紛繁打點行裝,背起沉重的土特產品乘車返城了。

沒了喝斥痛罵和批鬥毆傷,段教授和同仁們登時長舒了一口氣。雖說懷念家人心底痛苦,但總算能夠昂首走路過個有莊嚴的新年。所以,臘月二十九的上午,搭檔們相邀著,離開了關帝廟,步行著往縣城去憑票買肉了。

天近黃昏,段教授和同仁們才高高興興地返了回來。走近住處,段教授不禁心中格登一跳:屋窗原先是緊鎖的,現在卻洞開著!

段教授匆忙開鎖進屋,只見床鋪仍舊規整,書桌仍舊規則。扭轉身來,才發現灶臺旁的米缸蓋被丟掉在地上,缸中的大米被偷了,只剩下薄薄一層攤在缸底。段教授不由喟然長嘆:唉,想不到來了偷米賊!

這時,段教授發現缸底有個異物,伸手拿出一看,本來是隻塵垢斑斑的碗,心中徹悟,這是偷米賊快快當當丟掉下的,看來,偷米賊膽小心虛,一定是出於無奈才華下這種事。想到此,段教授憐惜之心頓生,決心將這件事深埋心底,沒對任何人講出來,自己忍飢挨餓過了好一陣子。

平地一聲春雷響,四人幫覆滅了。段教授返回省會,從頭站在了講臺上,從頭操起傳道授業的作業。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這天,退休在家的段教授正閒居看書,一位老友從北京過來旅行,特別登門拜訪。有朋自遠方來,天然不敢怠慢,段教授熱情接待了他。時值初秋,二人步進屋後袖珍花園裡,坐在石凳上,品味起香茗醇酒來。吃喝興濃時,老友俄然目光一移,盯住了什麼東西:本來,老友正盯著水泥臺上用來灑水的一隻碗。

只見老友起身走過去,悄悄捧起那碗,久久注視。接著,又將碗在水龍頭下衝刷一番,再細心摩挲。最終,長長喝呼一嗓子:“老弟啊,這等寶藏,怎拿來舀水澆花啦?”段教授忍俊不禁:“這是我從幹校帶回的一件紀念品,談何寶藏,是偷米人遺落下的!”

聽段教授講過來歷,老友感慨萬分,道:“幸而你沒把它當廢品丟掉!這是茶葉末釉的帶蓋大碗,宋代官窯燒製的精品。藏世極稀,現在只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保藏著一件,是無價寶呀!”

老友是教授我國古代史的學者,對古物研討有深邃造就,特別在瓷器鑑賞上是國內威望。所謂的茶葉末色,就是指水少茶多時,茶葉末聚在水面,如熬的粥面相同。段教授聽了,便細緻端詳起碗來。果不其然,沾著水的碗麵,模糊現出新茶沖泡後那種共同的色彩,幽幽亮光,顯得古色古香。

老友又問:“這碗應該有蓋的,放於何處了?”段教授照實答:“最初偷米人只丟下了這個碗!”老友悵惘道:“惋惜不是全品呀!不過,仍不失價值。老弟,千萬保藏細心了!”

二、決然還寶

當晚,段教授徹夜未眠,輾轉反側在床上思量。最終,拿定了尋人還碗的主見。

次日清晨,段教授就簡略拾掇下行囊,小心謹慎用棉絮將碗裹好裝進木匣中,乘火車又轉轎車,顛顛簸簸向黃龍山小鎮趕去。

當年殘缺的小鎮早已舊貌換新顏了。一條條寬廣的馬路,四下矗立起座座樓房。乘出租車來到關帝廟,早不是當年景象了,只見紅牆高聳,露出裡邊殿頂的亮光綠瓦,三五結伴的參觀者在黃漆大門中進進出出。

段教授按來時的計劃,在關帝廟鄰近尋了家不錯的賓館。人住後,讓賓館打印部的老闆複印出幾千張尋人啟事。然後,找了位女服務員,懇請她將啟事四處張貼。

女服務員名叫尚小玲,是個模樣漂亮兩眼精明的姑娘。見段教授遞過來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鈔,連忙臉如燦花一口答應下來。目送小玲提著兩捆啟事離去的背影,段教授腳步輕鬆地回房歇息去了。

小玲黃昏下班後,興沖沖地騎著電動車駛離了鎮子,返回了村子自己的家。不及歇氣就喊來幾個同學朋友,看看人都湊齊了,她拍拍巴掌阻止住朋友們嘰嘰喳喳的說笑聲,不苟言笑地講起話來。

小玲說,今天下午,賓館住進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先生。那穿衣打扮好考究,那氣質派頭好典雅,一瞅就非尋常人物。你們猜猜他是誰?哈哈,省會的大教授段鍾先生!在電視牧野講壇上做過連續講座的就是他,怪不得瞅著面善!

一夥年輕人聽了,激動得又嘰嘰喳喳起來。小玲又拍拍手阻止了,持續開講。你們猜猜,老先生千里迢迢趕來幹啥?你們做夢也猜不出來!他來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尋一個人,還一隻碗!

這時,走來走去給年輕人斟茶的小玲爺爺定住了腳步,呆呆地捧著茶壺,兩眼怔怔地望著孫女,一字一句地細細聽。

年輕人們嘰嘰喳喳地各自夾著一摞啟事出門走了。小玲送走客人返回屋中,興奮地一拍手:“哈哈!端的是說出好話當錢花,我白白落進口袋兩千元!”俄然,她臉色陡地變了,她看見爺爺正癱在椅中,手中攥著一張啟事,一串串老淚順著臉頰往下流,口中自言自語:“真是個好人呀!啟事上說,要尋覓當年忘掉姓名的好友,償還丟掉下的一隻碗,那是在為我遮醜呢!”

小玲驚詫地問:“爺爺,你怎麼啦?”爺爺羞慚不已地嘆道:“我,我就是那個丟掉碗的人。我用那隻碗偷了他養命的米!”

想當年,儘管報紙、播送天天叫喊局勢大好,到處鶯歌燕舞,其實地裡底子沒有收成,小玲爹媽都被公社幹部趕著上山挖渠了,奶奶臥病在床無藥可醫,不滿週歲的小玲整日餓得哇哇哭叫……眼看著新年只要兩天了,家中只剩下半瓢玉米麵。爺爺只得硬著頭皮出門乞討。踩著沒膝的雪路,頂著刺骨的北風,走街串巷挨門挨戶哀求。然而家家都日子緊巴,日照頭頂也沒討來一把糧食。爺爺迷迷糊糊走著,鬼使神差就走進了關帝廟,靠近一個破窗往屋裡看。屋中沒人,卻看見了米缸。當時他啥也顧不得了,就鑽進窗戶掀開缸蓋,渾身冒汗往布袋裡盛米。俄然,他愣怔住了,心想偷光了米,人家咋活命呀!便快快當當逃了回來,一路上跌跌撞撞摔了十幾個跟頭……直到回家熬粥時,才發現把碗忘在缸裡了……

小玲聽過爺爺的陳說。兩眉高挑:“真的?”

爺爺靜靜彎下腰:從床下取出個紙盒,掏出個碗蓋:“唉,這是那隻碗的蓋子。當年土改分割地主浮財時,闖進地主的書房,貧協主席要我幫他抬走房中的古玩架,順手就把那隻碗塞給了我,讓我帶回家裡盛鹹菜,我就掖進懷裡了。”

三、泫然獻寶

小玲拿起碗蓋藉著燈火細審,只見蓋面潤滑光亮,閃出幽幽的綠光,特別令人稱奇的是,蓋頂居然盤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小玲眼球轉轉脫口叫道:“爺爺,咱發財啦!這玩意肯定是個值錢的古玩。要不然地主會保藏它?我看電視播映的鑑寶節目,一件古玩能賣上百萬元呢!”

爺爺堅定地搖搖頭:“即便那隻碗價值金山,咱也不能討要回來!要不是那半袋米,咱爺孫都早餓死啦!”小玲嗤嗤鼻子:“爺爺端的老糊塗啦!半袋米能值幾個錢?明日我去討回來,當面重謝,送幾瓶好酒幾條好煙就算酬謝了!有了錢,我爹媽就不必外出打工,我也不幹服侍人的營生了,咱家開個時裝店,能夠發家致富啦!”說完,將紙盒小心謹慎地放進櫃裡,邊哼歌邊吊水,準備洗澡睡覺了。

再說段教授,見小玲應承下張貼啟事的活兒,也就安了心。看完晚間新聞,正準備關燈入眠,忽聽屋門悄悄敲響,還傳來粗重的喘息聲。

開門一看,門口立著個滿頭大汗的白叟,段教授詫異地將白叟讓進來:“老先生貴姓?找我可有事?”

白叟內疚的目光躲閃著,囁嚅道:“我姓尚。我、我來給恩人謝罪的!”說著,身子一縮跪了下去。段教授匆忙伸出雙手:“老先生有話好講!”

白叟起死後,從懷裡取出個布包,打開來是個茶色的碗蓋。段教授立時理解過來,忙取出木匣中的大碗,碗蓋與碗口相扣後,嚴絲合縫渾然一體,儼然一件美好無比的藝術品!

段教授如釋重負地笑了:“這隻碗就償還老先生了!”尚爺爺認真地問道:“段先生,這碗端的是值錢的寶嗎?”段教授坦然笑笑:“沒錯!所以我才特意趕來尋你呀!”

確定瓷碗是寶後,尚爺爺斬釘截鐵地說:“我絕不要!請你帶回去,交給博物館讓國家保藏吧!”段教授心頭一熱,猛捉住尚爺爺的雙手:“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尚爺爺又急迫地說:“段先生,還有一件事相求——請你現在就乘出租車趕回省會吧!”段教授不解:“為何如此急迫呢?”

尚爺爺羞愧一嘆:“唉,怨我教訓無方!我那孫女滿腦瓜裝的都是錢主見,所以我才步行十幾裡夜路趕來,我怕她明日來羈絆你呀!”

段教授登時理解過來,激動地撤退兩步,朝尚爺爺深深一躬:“感謝老哥信賴我段某!好,我現在就啟航,將寶藏送進博物館去,捐贈人就寫您的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