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朝文字獄的經典案例,都是好詩句,暴露清朝皇帝極度不自信

先說一下,文字獄不是清朝首創,北宋時期就曾出現了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最後蘇軾被流放到黃州。無論怎樣,宋朝的這個烏臺詩案畢竟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在當時的文壇和士大夫階層也掀起了很大的震撼,再看看清朝的文字獄,那才叫血雨腥風。

乾隆年間,胡中藻著有《堅磨生詩鈔》,乾隆說詩中“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是何肺腑?”,還有詩中“與一世爭在醜夷”、“斯文欲被蠻”等句,因有“夷”、“蠻”字樣,被指責為詆罵滿人。結果胡中藻被殺。其實細細品味這兩句,根本就不是乾隆說的那樣,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自己是胡人,只要看到蠻、夷等字樣就以為是說自己,這是典型的不自信,而且是骨子裡的不自信。

這是清朝文字獄的經典案例,都是好詩句,暴露清朝皇帝極度不自信

還有著名詩人沈德潛,因其《詠黑牡丹詩》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句,可是發現這句的時候詩人已死,死了也不行,結果沈德潛被剖棺戮屍。其實這句話表面意思是有那麼點反清的味道,但是清朝統治者對外都是宣稱:江山取自流寇,而非明朝。那麼這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即使是嘲諷,也是嘲諷李自成,有你乾隆什麼事。根本是不講理啊。

這是清朝文字獄的經典案例,都是好詩句,暴露清朝皇帝極度不自信

以上的這些詩句都是好詩句,可惜碰到的是清朝。清朝的文字獄開始於康熙,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弄得當時的文人,人人自危,以至於衍生出了一個學派,乾嘉學派,這個學派真的是純研究學問,決口不談朝廷,不談政事。在文字獄的高壓下,清朝的文人再也沒有漢唐文人的那種殺敵報國、血灑疆場的氣勢,也沒有宋明文人那種以死諫上、捨生取義的壯舉了。文字獄的背後,反應的是清朝統治者骨子裡的不自信,說白了,如果行的正坐得穩,就算社會上的文人罵你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