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专车突然更名礼橙专车,背后可能因为这三个原因?

在网约车领域沉寂了一年多,没有大的动作后,6月29日,滴滴突然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宣布滴滴专车品牌全新升级,更名为“礼橙专车”,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

滴滴还为更名后的“礼橙专车”安排了新的入口,除了滴滴出行的APP外,还将开发一款独立的APP。

滴滴专车突然更名礼橙专车,背后可能因为这三个原因?

这个举措算是滴滴在出行领域的一次大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滴滴专门开了一场宏大的发布会,为专车改名造势,且新名称没有使用跟滴滴相关的词汇。

二是,开发独立入口的专车APP,等于把专车业务从滴滴的母体里给“剥离”出去了。

按照滴滴的说法,是为了给核心高频用户提供便捷出行选择,但这可能只是官方说辞。我们去合理推测,隐性的原因可能还有三个。

一是解决品牌混乱

在用户人群和出行品牌覆盖方面,滴滴一直存在子品牌混乱的问题。截止2017年底,滴滴已经连接了超过2100万的司机和车主,覆盖了4.5亿的乘客,但用一个滴滴APP装下出租车、顺风车、快车、优享、专车、代驾、单车等这么多的品牌,对不同用户群的感知来说,本身就有明显的撕裂感。

特别是顺风车“空姐遇害”发生后,滴滴出行的品牌形象受损,殃及池鱼,用户很容易给整体品牌扣上一个不安全的帽子。

滴滴专车突然更名礼橙专车,背后可能因为这三个原因?

而且,普通大众与高端人群的需求体验是不一样的。以往,滴滴平台上汇集的是私家车,车况、乘车环境、出行品质等参差不齐。虽然滴滴也有专车,也通过自购车辆、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等方式,引入了专业高品质的服务,但大多数的单量依然集中在顺风车、快车上。

试想,一个中高端的商务用户做选择时,联系到顺风车、快车等口碑体验,很容易对滴滴品牌产生排斥。

滴滴专车宣布更名为“礼橙专车”的现场,也透露了类似的信息——希望品牌升级在用户心中建立更为鲜明的印象。

只不过,滴滴推出的儿童出行的宝贝专车2.0、增设餐厅等位服务的美味专车、导盲犬专车,颇有效仿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细分产品服务的嫌疑,难免落一个“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的结果。

二是化解网约车政策风险

之前发布的网约车新政,给滴滴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私家车主需要考取网约车资格证,车辆要转变为营运车辆,各项成本都会提升。

以上海为例,执行“沪人沪牌”新政,网约车数量明显减少,滴滴平台上打车难的现象,屡遭用户吐槽。

巧合的是,滴滴宣布将专车品牌更新为“礼橙专车”的时间点。

在经历了顺风车事件后,交通部出台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新业态首次纳入考核中,并在今年6月1日正式生效。对非法运营的查处力度大,惩罚额度也比以往大幅提升,可见监管方整治网约车乱象的决心之大。

这个时候,滴滴将专车品牌升级为“礼橙专车”,在定价、服务品质、合规性上必然会有所改善,不得不让人猜测考虑到了政策监管的成分,等于树立一块正向的招牌。

还有一点,企业用车、公务用车是网约车领域的一块香饽饽,他们选择专车品牌更看重政策上的合规性、服务品质和品牌美誉,相比神州、首汽,滴滴还有明显短板。滴滴专车选择独立品牌,或有意解决这一问题。

三是为IPO“背书”,专车颜值高

滴滴突然升级专车服务品牌,可能还有为IPO上市“镀金”的想法。

最近,国内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优信二手车亏损流血也选择了挂牌,小米、美团点评相继提交了招股书,动辄融资数十亿美元,花椒直播、斗鱼、拼多多等紧随其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新生代企业,几乎纷纷踏上上市路。

一种观点认为,当下是上市的最好时机,可能接下来几年的资本环境都不会太好,对于与小米、美团点评同等估值体量的滴滴来说,能够及早上市才是最佳选择。

滴滴专车突然更名礼橙专车,背后可能因为这三个原因?

但一旦上市的话,滴滴需要讲更诱人、更让人信服的故事,避免遭遇小米认购清淡的窘状。

盈利能力和状况是影响IPO的重要指标。今年3月份媒体曾经披露的数据显示,滴滴2017年的GMV交易额为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了2亿多美元。

此时推出独立的专车服务品牌,面向高端用户及儿童、美味、导盲犬等特殊用车场景,利润率自然比顺风车、快车要高,而且提升了品牌颜值,资本市场更需要这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