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地主生活和現在生活有多大區別?

我曾祖父解放前是個地主,他有489畝土地,一家專營生產資料,農具的門市,一家中藥店,一家棉布百貨店。按照當。時的情況確實很富有,當年,他的中藥店值三百擔小麥,生產資料店值兩百擔小麥,棉布店值五百擔小麥,489畝土地值5ooo擔小麥,合計起來約6ooo擔小麥,一擔小麥3oo市斤,共18ooooo市斤。這就是他的總資產。

當時全家約4o餘人,每天早飯也就是稀解放前的地主生活和現在生活有多大區別?

飯,饅頭,鹹菜,野菜,及自家種植的蔬菜,豆腐自己做,油自己榨,面自己磨(用石頭磨盤磨面),自己養豬,養雞,養牛,養馬,牛和馬耕地,雞和豬供全家生活食用,豬每年只養三頭,也沒有100斤就殺了,再也沒有什麼可改善生活的食物,中午飯基本上是麵條,因為小麥產量低,高梁多,麵條都是小麥卷著高粱面,每天只吃兩頓飯。

解放前的地主生活和現在生活有多大區別?

按現在市場小麥價每斤1,3o元算,曾祖父現在的資產為23o多萬,而當年縣城的棉布百貨店相當現在縣城的超市,而現在縣城裡的超市投資都在7-9千萬,也就他的總資產還沒有現在縣城2oo平方的個體戶值錢。

當時生活水平低,肉類食品,蛋,都很少,牛奶,根本沒有,住房大多為土木結構,出行的工具就是毛驢,很少捨得騎馬,沒電影和電視,每年只有縣城裡廟會時才能看一次秦腔戲,冬天只有土坑取暖,做飯都用農作物秸稈,平時娛樂就是邊曬太陽邊聊天。

這就是曾祖父,一個富甲一方的地主。你覺得他是富豪還是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