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提出一個口號,這個大軍閥說:錯了,應該反過來說

在民國早期,孫傳芳無疑是一個大人物,跟張作霖、吳佩孚並稱“北洋三大軍閥”,還是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號稱“東南王”。

孫傳芳雖然是舊軍閥,但也是一個很開通的人,有很多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孫中山提出一個口號,這個大軍閥說:錯了,應該反過來說

孫中山建立民國後,提出了“做官要做人民公僕”的口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都在報紙上撰文支持,向孫中山表忠心,表示一定要做人民公僕。

這時,孫傳芳卻跟別人唱了反調,在別人大唱讚歌的時候,他卻在一次重要會議上大談這句話不對,還提出了一個相反的口號:“做官要做民之父母。”這讓在場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孫傳芳見沒有人吱聲,就對大家解釋說:“你們不知道,僕人沒啥好東西,過去宮裡的太監負責買辦,買一半的東西扣一半的錢,貪心的很。就算現在,有些僕人在家裡也是耀武揚威,只瞞著主人,什麼壞事都幹,甚至還勾搭主人的姨太太,這哪是好人?孫先生肯定是搞錯了。要我說,就要當人民的父母,你們看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子女的?只有把人民當成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做好事!

大家一聽,還真是這麼回事兒,紛紛鼓起掌來。

但可惜的是,在民國初期那個特殊的時期,這樣的論調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孫傳芳的這個口號,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被傳成了一個笑話。

孫中山提出一個口號,這個大軍閥說:錯了,應該反過來說

孫傳芳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和臭名昭著的侵華日軍頭子岡村寧次是同學,但孫傳芳對日本的印象很差,經常對同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同學們說:“日本人不地道,對中國肯定有野心,將來我們的敵人肯定是日本。”

孫傳芳打仗有一個特點,無論打到哪裡,都要問後勤採辦有沒有和日本人做生意。一開始,大家以為孫傳芳痛恨日本人,所以孫傳芳每次問起來,採辦和軍需官都說,從來不和日本人做生意。不過,孫傳芳並沒有表揚他們。

有一次,一個衛生官為了顯示自己的清廉,也為了討好孫傳芳,就來找他說:“大帥,有個日本商人想賣給我藥品,還提出給我40%的回扣,被我當場拒絕了。”

孫傳芳一皺眉,立即關上門,對這個衛生官說:“你們把我的意思搞錯了,我從來沒有想要阻止你們跟日本人做生意,我只是讓你們長個心眼兒,小日本兒的錢不但要掙,還要掙得多,將來留著打他們。”

孫中山提出一個口號,這個大軍閥說:錯了,應該反過來說

衛生官被說糊塗了,不知道孫傳芳是啥意思。

孫傳芳拉著他坐下來,說:“正好我借這個機會和你說一下,你也和別人說一下,以後要多多和日本人做生意,無論做啥買賣,都要跟當地價持平,然後再吃他們的回扣,這樣一來,我們就掙到了,就看你們做生意的本事了。”

有了孫傳芳這個話,衛生官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於是,後勤和相關部門專門成立了一個和日本人做生意的辦公室,每次合作都事先安排幾個中國商人和日本商人競價,待他們把價格壓低的時候,再選日本人最低的價格,然後再吃日本商人的回扣,結果還真的節省了不少經費。

其實這也是很多軍閥的做法,比如張作霖,你日本人來了,我不跟你硬槓,你想合作就跟你合作,想做生意就跟你做生意,但是我不能吃虧,日本人的便宜能佔就佔,處事非常靈活。

當然,這也得你自身有能力,能把握住這個平衡,要是像張少帥那樣,只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