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代耆儒李敏修先生书法,笔酣墨饱、古朴厚重,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李敏修先生,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但作为河南人,实不该不知他!

他是河南卫辉府(今河南卫辉市)人。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以收藏、整理清代中州文献(以下简称中州文献)而久享盛名。他为收藏河南方土文献耗费了大半生精力,在整理前清二百六十多年河南文化遗产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是著名学府河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李敏修先生16岁(光绪八年)考中秀才,20岁(光绪十一年)考取举人,26岁(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中进士,官刑部主输、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长兼优级师范学监等。康有为、袁世凯、徐世昌、王筱汀等这些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他的好朋友。曾任过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等职,国民党很多军政界要人都是他的门生高足。李敏修还是河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大前身)校歌的词作者。思想进步,曾竭力营救爱国人士郭仲隗,力保被捕入狱的河大教授,后来的河南大学校长嵇文甫。

罕见一代耆儒李敏修先生书法,笔酣墨饱、古朴厚重,让人眼前一亮

由李敏修先生辑录的《地方志考订》

李敏修被人尊称为堪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绅士群体的标志性人物,其书法原作传世甚少,一直无缘得见。前段时间,开封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赵新文捐赠的《地方志考订》是由李敏修先生辑录的,让大家一补遗憾。全册共47页5000多字,用毛笔书就,一气呵成,书法精湛,字字珠玑。凝聚了李敏修先生几十年的心血,是书法艺术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极高的著作,从而也佐证了李敏修作为一代河南名儒的大家风范。

罕见一代耆儒李敏修先生书法,笔酣墨饱、古朴厚重,让人眼前一亮

由李敏修先生辑录的《地方志考订》

李敏修先生一生无意仕途,而热衷于文化教育事业,1901年在汲县创办经正书舍,邀请各地名儒为青年学子讲学说教并簒修中州文献。先后任长垣蒲城书院、武陟致用精舍、禹县颖滨经舍山长,河南优级师范学堂监督等。先生言传身教、治学有方、门墙广大、桃李成蹊,被誉为河南“一代耆儒”。在任河南省学务公所议长、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期间,提倡官民皆学,官师合一,1905年与杨勉斋在开封繁塔寺原明道书院旧址创办了“中州公学”。1908年还与张仲孚等人在开封旗蠹街租房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公立中州女学”,入民国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敏公一生学术湛深,著述等身,一生著述很多,现存编著30余种,致力于收藏、编辑中州文献,为研究中州文献提供了珍贵资料,为保存和整理河南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毋自欺斋文字纪年》九册、《故都漫游》前后录、《游宛纪事》、《梓里纪事》、《北京耆旅社纪事》、诗《题扇集》等十余册,均系抄本,由其后代于1956年捐赠给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罕见一代耆儒李敏修先生书法,笔酣墨饱、古朴厚重,让人眼前一亮

开封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赵新文捐赠《地方志考订》

李敏修先生虽为河南一代耆儒,斐声海内,但生活俭朴,持身谨严,平生无他嗜好,唯喜购书,一生购置约三万卷,藏书处曰“茗香楼”,并请人制成专橱,分类储藏,缥缃盈架,秩然有序,藏书印有“毋自欺斋珍藏”篆文长方形小章和“茗香楼藏书”印,编有《茗香楼藏书目录》,系红格抄本。还拟定条例,准备开办群众图书馆,对外借阅,嘉惠乡里。但因日寇侵犯,携全家避于禹县,1943年病卒,未能了结此愿。建国初期,家属秉承遗志,连同古玩瓷器数百件,悉数捐献给当时的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并发给奖金五十元(一千斤小米折价),以示嘉奖,敏公之胸襟怀抱,实在令人心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