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很多家庭在第一次买房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买房时,买的时候明明说是100平米,到手却只有70平米?

这是被开发商坑了?还是另有玄机?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1

要搞懂这些,首先你要分清楚购房过程中出现的“面积”。比如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等。

使用面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毯面积”,就是家里能铺上地毯、摆上家具的面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打实可以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室内的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就是所谓的套内建筑面积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公摊面积,就是由业主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根据2000年开始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都属于公摊面积。

而我们买房时所说的面积,一般是建筑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比率,一般在20%到25%左右,多层住宅也有15%到20%。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100平米的房子,实际上能住的面积也就70-80平米左右,剩下的,都是公摊面积。

使用面积+室内的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

2

公摊面积在90年代的商品房改革中,从香港引入大陆,主要为了解决公共设施的管理费等问题。

然而到了现在,公摊面积却正引来越来越多的吐槽和质疑。

这也难怪,因为开发商会请测绘公司实地测量,会清楚有哪些公摊面积,而购房者却无从得知。

信息不对称之下,开发商就有了很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比如做大一点公摊面积,房价这么高,哪怕每户多分摊零点几个平米,一个几十万平米的项目,就会多出很多钱。国内甚至已经出现过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的楼盘!

比如,有些小区的消防应急场所等区域已经被算作公摊,却又被划成车位再次出售,属于重复公摊。一个车位10万—20万,没有产权,只能使用,不能转让。多划100个,就是1000万—2000万的收入;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再比如,还有一些被算作公摊的物业用房,按道理是业主所有,物业公司应当向业主缴纳一部分费用,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而且小区电梯、楼道、门厅的一些广告位,也是业主所有,前期开发商或后期物业公司接管后出售广告位谋利,也没有向业主交钱。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这些问题,你家也有吗?

3

针对如何测算公摊面积,浙江省率先统一了建筑面积计算标准:

从7月1日起开始实施《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

,更详细地规定了公摊面积的测算:

1. 该规定中再次明确,公摊面积包含下列内容:本幢房屋内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室外楼梯、垃圾道、设备房、公共门厅、门廊、门斗、过道、地下室、值班室警卫室等,以及其他在功能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不包括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用房)的建筑面积;

「购房必知」为何买了100方房子,到手却只有70方?

2. 公摊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1/2的建筑面积。

3. 规定中还指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公摊面积。

通俗地来说,公摊面积分三种——平层公摊、栋公摊和小区公摊。计算原则是,看这个功能服务哪些人,就由哪些人来进行公摊。

今日话题

你家公摊面积有多少?

你觉得公摊面积合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