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往事」裝電

嵩明在60年代以前,很少有機械設備,不過到了60年代開始有了東方紅拖拉機,路上還可見到了解放牌大汽車。

剛開始有拖拉機犁田時,還出現過一老農割草喂拖拉機的笑話。

1969年,四營羅幫電站建成了,四營,小街,新街等地區裝了照明電。裝電的這一年,村裡真熱鬧啊!大隊上安排人手栽電杆,電工穿著鐵草鞋爬電杆,用瓷瓶拉電線。

具體到戶,他們安拉線開關,拉花線,在吊線盒上裝電燈,所有這一切都是那麼新奇。

1970年村裡家家裝了小喇叭(牛屎餅),大隊上要有什麼事就用小喇叭通知,還可放一些音樂節目,不過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小喇叭就因有了“嗡嗡”聲而淘汰了,接著就有了高音喇叭。

1972年,甸豐大隊建了加工房,有了碾米機,粉糠機,磨面機等加工設備。這些機械大大改變了農村人的勞動狀態。過去的石磨,杵臼,碓窩等傳統工具突然間就成廢品了。

記得過去有了穀子,要煮飯吃了還要現舂米,村裡的杵臼白天黑夜都有人使用。豆麵,麥面,包穀面等都離不開石磨。

特別是臘月裡,許多人家要舂煳辣子,舂辣子的人要雙鼻塞團棉花,煳辣子的香味瀰漫整個村子。

有了加工房,碾米,磨豆麵等繁重的體力活一下就變得簡單了。不過碾米的勞動量有點大,一家人一年吃的米要在一天內碾完,需要幾個勞動力才能應付。扛口袋包子,抬鐵桶裡的穀子上碾米機,上風箱等沒有男勞力是不行的。

現在,小喇叭,高音喇叭,加工房等等都成了歷史了。只有照明電還在用,而且電的用途更多了,要是停電了生活會很不方便。

「嵩明往事」裝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