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四十年,古运河畔的小镇牛塘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牛塘镇特开辟“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微信专栏,这里没有长篇的宏大叙事,有的只是土生土长的牛塘人对牛塘的四十年印象、四十年感想、四十年情怀,从普通的牛塘人口中叙说牛塘四十年光阴巨变,带你回味故乡的难忘时光……

“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专栏持续面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投稿,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牛塘人、牛塘事、牛塘情,我们将择优录用,并在“牛塘桥”微信、杂志上刊登。(具体见文末)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第一期

一社区庄桥村王瑞祥

来到王瑞祥在牛塘一社区的家,家门口绿意葱茏,满是自己种植的花草,迈入大门,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字画。这位93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执着诠释着对书法、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他家里有厚厚的一叠手抄报,上面记录着自己每日读报看书的佳词佳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一家的变化,托73岁的儿子亲自送到镇政府,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前那个年代的古道热肠、心怀国家的浓浓情怀……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图为93岁老人王瑞祥的手写文章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改革开放40年我家庭的变化

40年前,我家还住在四间只有4米多高的平房里,上下三代人,子女儿孙十三人烧一座老灶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子女要上班,有的到社办厂,有的在村办厂。老体(自己)还种几亩责任田,幸亏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总算饭能吃饱了,卖东西不用票了。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我在这四间平房里已娶了两代儿媳妇,感到住房实在太紧,但又无法改造新房。

我大儿子已到乡里当农技员,后又提升为副主任(现称为副镇长)。1974年,他提出要造房子,借点债,大旗他来扛,只要我不当拦路虎。当时我也是社办厂领导,就这一来,各自设法借钱,不多时就一层平顶房建起来了,就把老房拆了。因为当时老房子行条柱都是杉木结构,把它拿到市场去卖一根可值30元钱。这钱又可以去买回砖头和水泥,这样我们13个人就可以搬进四间平顶房,在这四间平顶房后面还可以造猪圈,养猪,猪粪又可以用来肥田,因为我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那是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结了婚,尚未分家,还在一个灶头上吃饭。由于节省造价80根桁条和楼板都是自己动手浇铸,耽搁两年后才结顶造上去,共借债2700元。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王瑞祥的小儿子在越南

到1980那年四间三层楼的房子就造好了,我上梁不办酒,也不请阴阳先生看吉日,就定在了五一劳动节,因为第三个儿子结婚,所以同时办了喜宴和新房落成。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唯物主义者,花炮也未放一个,就热热闹闹地办上十多桌酒席。儿子向我说: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开小灶(分家)啊?我说就元旦吧。当时我很穷,没什么东西分,只分点柴货,还各自分担了670元的债。四间新房落成,当地也算是阔气了。

80年元旦,几个孩子各立门户,经济分开。他们工作积极,小儿子还在部队里,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是中共党员,任军需参谋,到86年转业当镇江商业中心干部;大儿子调往镇江地委统战部工作,是中共党员;三儿子在村办厂工作,也是中共党员;二儿子在村办厂工作。

自分户之后,经济好转,所欠债务不几年就还清了。随着时间的前进,各家生儿育女,现在女儿都嫁出去了,都买了小轿车和房子。我细算一下,有四个儿子、四个孙子、两个重孙、一个重孙女、两个重外甥女和重外甥,加来重自辈12个一共靠近有50来人了,其中有十几个大学生,共有八个共产党员。每年春节年初一大团圆,欢聚一堂,热热闹闹。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经济方面更是宽余,都有银行存款或者单位投资,我越想越开心。我年已九十三岁,老伴同龄,盛世社会,生活幸福。小儿子请了保姆服侍我俩,这样的幸福日子我们还想多活几年。要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感谢各届国家主席的英明领导!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前一个大家

20年前7个中家

现在已有16个小家

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们家庭飞跃变

增加人口有几倍

房屋低旧变高楼

已是孙辈住城市

都有轿车去上班

共计已有十八辆

全家已有四代人

大学生有十几个

牛塘一社区王瑞祥

2018-5-21

以上所编写都是我自己动脑,不烦任何人。

自我介绍:王瑞祥,93岁,老伴陆兰英同龄,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随处可见的书画作品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王瑞祥老人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的家庭相册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王瑞祥老人73岁的大儿子王国平也钟情于书画和中华文化,上图是他每天坚持写的一本厚厚的日记,右下是王国平家中的一些字画,有自己写的,也有村子里志同道合的书友相赠的。

谁也无法抵抗时间的洪流,但在这期间我们能留下一些东西,一些回忆,它来自我们的亲人、朋友和故乡。王瑞祥老人用一封来信讲述了他的四十年,他精神矍铄,每日锻炼读书,不输少年,只是听力不如从前,因此话也不多。虽然他的脸上一直挂着慈祥的笑容,但我看着他和他的作品,却突然明白了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里有王瑞祥的四十年,这里也是牛塘的四十年。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征稿启事

“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专栏持续面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投稿,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牛塘人、牛塘事、牛塘情,我们将择优录用,并在牛塘桥微信、杂志上刊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若是手写稿,欢迎交至牛塘镇政府1号楼三楼宣传办办公室。咨询电话:69870973。

40年,从1个大家到16个小家|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