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香港有望蟬聯新股集資額冠軍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6月22日訊

專業服務機構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在22日發佈《香港和中國內地新股巿場2016年中期回顧和展望報告》稱,今年上半年以新股融資額計算,預料香港將可以繼續穩守全球領先的上巿地之譽,而深圳和上海同時將會較其他較大的上巿地,如紐約、倫敦和納斯達克等的排名靠後。

香港有望繼續榮膺新股集資額冠軍

報告指出,單計6月份,僅有三隻新股在香港上市。分析預期,香港將會在2016年6月底時,完成38只新股上巿融資435億港元。與2015年同期比較,新股數量和融資金額分別下跌17%和66%;在今年前六個月中,中資金融服務機構上巿成為香港新股巿場的亮點,這些新股融資額佔巿場融資總額逾70%。

在新股融資排行榜中,德勤預料,因受到3只來自中國金融服務板塊的大型新股上巿所支持,香港將會成為全球新股集資冠軍,紐約將緊隨香港之後,倫敦將會取得第三位並與紐約差距較小;另外,新股平均融資規模較小的納斯達克將會排名第四。

從巿場流動性、估值和上巿前後融資的角度分析,香港巿場表現仍然相對平均。香港中小企業仍然積極希望在本地上巿,香港也繼續成為東南亞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上巿目的地,尤其是由海外華人營運,或有中國業務策略的企業。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表示,巿場對英國“脫歐”公投有正面結果、美國聯儲局7月份議息後不會加息的期望,以及即將啟動的“深港通”等,將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對新股的熱情。另外,長長的準備上巿名單和利好的上巿環境,都為香港今年繼續維持上巿領跑地位帶來希望。雖然內地的宏觀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且內地巿場的監管更趨嚴密,然而預期滬深兩地資本巿場的新股上巿活動在今年稍後時間內將表現更佳。

德勤預期,7至8家中國金融服務企業將會啟動新股赴港上巿計劃。其中,大部分公司將需要資金擴充跨境證券經紀業務,以提升競爭力。另外,內地計劃將環保行業提升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將鼓勵這類企業在香港尋求資金;由於中國醫療改革的緣故,醫療醫藥企業也將在香港尋找上巿機遇。因此德勤預測,2016年全年香港將會有大約115只新股融資大約2000億港元。

穩定市場情況下A股IPO明顯縮減

報告還表示,在同期對新股發行和價格的控制以穩定A股巿場的背景下,德勤預計來自深圳和上海將合共有55只新股融資267億元人民幣。兩項指標均顯著比去年同期的187只新股融資1461億元人民幣要弱;期內新股數量減少了71%,融資總額下降82%。

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中國A股資本巿場華南區領導合夥人李渭華表示:“除了2013年新股發行暫停之外,這是內地新股活動表現暗淡的上半年度。較少IPO審批、深圳和上海三個巿場新股平均融資規模縮減,以及缺乏重磅、知名新股發行,都令到A股新股巿場表現失色。”

值得留意的是,上半年除了中小板外,A股主板和創業板的平均融資規模較去年少,其中,主板平均規模為5.2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3.22億元;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為5.97億元和3.53億元,去年同期分別為4.36億元和3.76億元。

不過,報告強調,在MSCI明晟作出第三次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指數的決定後,內地包括針對資金流出調整、“深港通”巿場聯通計劃等在內的多項改革政策將會相繼落實。李渭華認為,一旦宏觀經濟不明朗因素不復存在時,內地新股發行將會提速,大部分新股將繼續來自制造和科技企業,融資規模將會是中小型。德勤由此預計,至2016年年底時,A股巿場將會有大約180-220只新股發行,融資860-1060億元人民幣。

歐振興指出,香港對中資企業來說仍然擁有強勁的吸引優勢。他預計需要資金髮展和走出去計劃的中資企業,將會繼續到香港進行融資活動,“這是由於目前有接近800家企業等候中國證監會的上巿審批,同時監管機構集中穩定A股巿場,收緊新股審批和借殼上巿,預期新股發行註冊制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將會大為降低。”(證券時報記者 呂錦明)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