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意大利在工業4.0時代走在全球前列 經濟焦慮挫傷企業高管對前景信心

德勤:意大利在工业4.0时代走在全球前列 经济焦虑挫伤企业高管对前景信心

目前,意大利同時引領著歐盟和金融市場。毫無疑問,也存在嚴重的經濟擔憂問題。然而,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意大利是第二大製造商,僅次於德國。根據德勤全球對亞洲、歐洲和美國19個主要國家的調查,我們對大約100名意大利高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德勤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革命的許多方面都處於全球前列。

調查還有力地表明,意大利高管充分認識到,數字化對他們公司的未來至關重要,他們正尋求採用和使用數字技術。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對數字化潛力的認識意味著意大利在談論工業4.0時不容忽視。

然而,調查結果也指出了基礎設施和教育方面的弱點,並顯示意大利高管對數字化的某些方面持悲觀態度。他們認為,為了競爭,他們的國家需要進行更多的投資,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技術方面,他們明顯沒有全球同行那麼有信心。他們還擔心數字革命會帶來不幸的社會後果。意大利宏觀政治的不確定性,可能助長了意大利企業高管的謹慎情緒,他們正努力讓數字未來成為現實。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研究了意大利的數字優勢和劣勢,以及政府努力彌補國家的不足。然後,德勤探討了意大利高管在參與數字革命時的觀點,並以意大利宏觀政治背景和國家前景作為總結。

一、數字優勢

代表強大的歐洲科技力量

政治不穩定、增長非常緩慢,以及對債務危機的擔憂,似乎都讓意大利在推進數字革命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但我們的調查顯示出意大利明顯的優勢:在某些方面,意大利走在歐洲乃至全球前列。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意大利擁有約5400家高科技製造企業,是歐洲排名前四的國家之一(與德國、英國和波蘭並列),歐洲共有約4.6萬家高科技企業。如果將服務業和製造業等所有行業都包括在內,意大利仍是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擁有逾10.5萬家高科技公司。在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和使用,以及雲計算、物聯網(IoT)和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等4.0技術的採用方面,意大利也高於歐洲平均水平。

意大利公司也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上投入巨資。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稱,意大利頂級研發支出企業的年均研發支出為1.854億歐元,高於歐盟相當於1.658億歐元的平均水平。

歐洲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儘管工業機器人領域由中國、韓國、日本和美國主導,但意大利在全球排名第七。預計到2020年底,意大利的年產量將由6500輛增加到8500輛左右。儘管意大利的機器人產量遠遠落後於德國,後者每年生產約2萬臺機器人,但意大利在歐洲排名第二;法國和西班牙緊隨其後,年產量分別為4200輛和3900輛。

此外,意大利的機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前十:工業機器人的數量與勞動力的規模相比。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意大利每10000名製造業員工擁有185臺機器人,遠遠領先於西班牙(160臺)、法國(132臺)和英國(71臺)。

會對話的機器顯示出M2M的強度

意大利的M2M通信在全球排名第六,這是工業4.0的基礎。這種技術允許在系統、機器、傳感器和工業機器人組成的網絡中自動、實時地交換數據。SIM卡用於機器和傳感器,可以傳輸M2M數據,每100名居民擁有16.4張SIM卡,這一數字與中國和德國等國相當,超過了日本(12.7張)和韓國(8.3張)。

雲的優勢

意大利還在雲計算領域取得了有希望的進展,雲計算是數字創新的另一項關鍵技術。雲計算使得實現其他解決方案成為可能——信息管理,如大數據和認知分析;預測模型;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工具等等。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約22%的意大利企業已經引進了雲技術,略高於21%的歐洲平均水平,高於西班牙(18%)、法國(17%)和德國(16%)。據米蘭理工大學,雲技術市場2017年在意大利增長了18%,價值達到近20億歐元,製造企業引領這一增長。

快速崛起的物聯網

物聯網的使用在意大利也在快速增長。2017年意大利物聯網市場價值35億歐元,比2016年高出32%。三年來,該行業增長了一倍以上。2017年,智能計量和智能汽車細分市場是最大的物聯網領域,產值分別為9.8億歐元和8.1億歐元,其次是智能建築(5.2億歐元)和工業物流物聯網解決方案(3.6億歐元)。

二、弱點和不足

如上所述,意大利在許多方面都趕上了數字革命的領導者。但是有一些技術基礎設施的弱點需要解決。此外,一些人認為,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數字投資不足。另一個擔憂是,教育系統沒有在先進技術方面培養足夠的人才。

寬帶供應不足

技術缺陷的一個明顯且非常基本的例子是意大利的寬帶供應不足。目前,只有7%的意大利公司擁有100mbps的互聯網連接,不到歐洲16%平均水平的一半。在高速寬帶領先的丹麥和瑞典,這一比例分別高達42%和39%。

國家工業4.0計劃針對薄弱環節

2016年,當時由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擔任總理的意大利政府,希望2017年通過的《國家工業4.0計劃》解決一些不足。主要關注的是工業4.0的技術支持,其中分配了35億歐元以及為了鼓勵意大利公司的投資,引入了稅收減免。旨在提供全國範圍的“超寬帶”(接入至少30 Mbps)措施,為物聯網環境中的M2M通信定義開源標準,並開發高速數字網絡。

根據意大利官方統計機構ISTAT的數據,該計劃刺激了企業的數字投資。2017年,稅收優惠鼓勵三分之二(67%)的意大利企業投資於新技術和新機械。然而,影響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在僱員人數超過50人的企業中,96.7%的企業因為稅收優惠而進行了新的投資。在僱員不到50人的小公司中,只有42%的企業這樣做。

ISTAT的數據顯示,62.1%的製造業企業在決定投資時,都認為超攤銷非常或相當重要。47.6%的企業和40.8%的企業認為,過度攤銷和研發支出的稅收抵免非常重要。

教育和培訓不足

意大利教育制度在與先進技術有關的技能和培訓方面的侷限性是另一個主要問題。意大利的機器人行業一直抱怨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專家太少。根據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的數據,就擁有29%數字能力的勞動力而言,意大利遠遠低於歐洲平均水平,而歐洲整體的這一比例為37%。

在意大利參與4.0培訓課程的比例為8.3%,也遠低於歐洲平均水平的10.8%。在這方面,意大利的排名也遠遠落後法國(18.8%)和英國(14.4%)。毫不意外,與諸如瑞典、丹麥和芬蘭的數字領導者(這些國家超過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受過數字技術方面的教育)相比,這一差距更大。

然而,在2018年的預算中,意大利政府提出了一項在2018年投資1000萬英鎊到2020年投資3500萬英鎊用於發展技術研究院的計劃。我們的目標是再培養重點關注工業4.0領域的20萬名大學生、2萬技術院校學生、3000名管理人員和1400名博士研究生。

三、企業高管情緒

德勤 2018年全球調查顯示,意大利在數字技術方面處於相當領先的地位。然而,意大利企業高管表示,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家落後了,這或許反映出該國總體上不那麼樂觀的情緒。與全球同行相比,他們對實施新數字技術的信心要低得多。他們還認為,數字革命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是有問題的,而不是有益的。

投資不足阻礙發展

在接受採訪的意大利高管中,只有6%的高管認為意大利在工業4.0的發展方面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先進,37%的高管認為意大利不那麼先進。他們的不利觀點反映出42%的高管認為公共投資不足;39%的受訪者對私人投資持同樣看法。

這種情緒,尤其是在公共投資方面,可能反映出他們的看法,即現金拮据的意大利政府將無法完成數字經濟所需的投資。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不相信國家工業4.0計劃。

實施新技術方面的擔憂

意大利企業高管知道,數字化可能帶來變革。49%的受訪者完全同意,未來5年,智能和自主技術的出現將對他們的企業產生最大影響。在全球範圍內,只有31%的人持這種觀點。

儘管如此,在如何實施這些新技術方面,意大利高管不如全球高管有信心。只有5%的意大利高管稱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擔此類技術所需的組織變革;全球高管的信心要高得多,22%的高管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

因此,與全球同行相比,意大利商業領袖更清楚技術轉型帶來的關鍵競爭機遇,但對如何應對這種轉型缺乏信心。

數字化風險

高管對實施的不確定性可能產生重要影響;在意大利的商業模式中,數字化可能無法發揮最大的變革效果。調查結果表明,與意大利相比,全球更加註重將新技術用於開發人力資源和新技能。意大利可能會錯過一場意義更為深遠的數字革命。

59%的意大利高管表示,他們打算投資與流程和運營相關的新技術,54%的高管打算投資於為客戶提供營銷和銷售等客戶支持的數字幫助。只有38%的企業計劃投資於數字化生產,37%的企業計劃投資於產品開發。只有18%的企業尋求直接投資於人才管理領域,不到全球40%比例的一半。

負面的社會影響

就新技術的社會後果而言,出現了徹底的悲觀情緒。66%的意大利高管認為,數字化將帶來更大的社會動盪和收入不平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高管的總體預期是積極的:87%的人預計收入將更加平等,社會將更加穩定,他們相信,新技術創造的就業崗位將多於它們所創造的就業崗位。

意大利人的觀點可能受到一種擔憂的影響,即新技術將需要非常不同的能力和技能,這可能會對就業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它們還可能受到近年來遠遠談不上積極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四、宏觀政策背景

意大利數字革命的背景無疑是艱難的。意大利的債務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0%,是歐盟僅次於希臘的最大債務。意大利基準國債收益率--十年期政府債券--2018年11月下旬升至3.2%左右--這在歷史基礎上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與德國(0.36%)和法國(0.7%)相比則顯得非常不利。

新政府最初提出的將預算赤字控制在GDP的2.4%的提議,令金融市場和歐盟感到不安。(12月中旬,意大利政府將擬議的赤字目標下調至2.04%)這一赤字並不高,事實上,它符合歐盟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標準。但意大利的債務規模巨大,而這些債務的收益率不斷上升,將加劇政府的財政問題,有可能減少該國政府用於技術投資的資金。

更嚴重的是,意大利的經濟增長記錄非常糟糕,這反過來又壓低了稅收。自2000年以來,改國經濟幾乎沒有增長,甚至過去3年的復甦也遠遠落後於德國、法國以及整個歐洲。另一個打擊是經濟復甦顯示出衰退的跡象。2018年第三季度,意大利經濟同比收縮0.1%,而其他大多數歐洲經濟體繼續增長。

結論

歐盟、金融市場和意大利企業高管都擔心,意大利政府可能無法保持國家穩定,為繁榮的未來奠定基礎。但截至2018年12月的最新跡象表明,新政府準備妥協;它已將目標預算赤字降至GDP的2.04%。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歐盟和金融市場的擔憂可能會得到緩解。但不幸的是,不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焦慮已成為意大利的常態。

這使得意大利經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道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顯得更加引人注目。就高科技公司的數量、機器人的使用、M2M通信和雲計算而言,意大利代表著一個領先經濟體,而不是一個落後者。意大利的高管和觀察人士可能從中獲得一些信心。儘管宏觀政治上存在重大弱點,但意大利企業還是取得了超額成就。在數字時代,它可能會繼續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