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爲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爲是大意所致?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關羽為何失荊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當今最流行的莫過於“大意失荊州”這種說法了。可是若去查閱史料,會發現關羽丟荊州並沒有那麼簡單,而真正可查閱的資料又少之又少。以至於後人對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本文也只是針對《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本資料之中的內容對原因進行分析。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據《三國演義》記載,關羽調遣重兵防守荊州,呂蒙無可攻入之地,後來陸遜獻計把戰船偽裝成商船,派一些士兵喬裝打扮成商人和船伕的模樣,自己率兵埋伏在船艙內,騙過烽火臺上的防守士兵,把船靠了岸。到了半夜三更,躲在船艙裡的士兵一擁而出,出其不意地殺死了防守的士兵,佔領了荊州。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而據《三國志》中記載的又是另一回事:(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典略曰: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臣松之以為荊、吳雖外睦,而內相猜防,故權之襲羽,潛師密發。按呂蒙傳雲:“伏精兵於冓鹿之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權,權必不語羽當往也。若許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跡乎?]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

[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由上可知,大意失荊州並不是關羽的真正死因,而且失荊州也絕非大意。若要真正弄清楚關羽為何而死,就得從他發兵北伐開始說。

我們都知道,劉備派關羽駐守荊州是為了牽制吳魏,而關羽也確實達到了劉備預期的目的。那關羽北上是劉備發令的嗎?這個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我們可以推測當時劉備並不準備進攻長安,理由如下:

其一劉備軍剛拿下漢中,士卒疲憊,不存在進一步北上的能力;

其二劉備在漢中之戰後便親自返回了成都,留魏延鎮守此地,所以至少沒有立刻北上的意向;

最後當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之時劉備的答覆是“等我拿下涼州了再說”(見先主傳、吳主傳),由此可見劉備至少對外宣稱是要先拿長安西面的涼州,然後再取長安——事實上後來諸葛亮北伐也是採取的這一戰略,奪長安側翼以為前線,再緩圖東進以並關中。根據《武帝紀》記載,曹軍於建安二十四年兵敗漢中,在夏五月“還長安”,由此可見長安此時是有重兵把守的。而關中地區不比漢中,平原廣佈,正適合曹魏騎兵行動,所以此時的劉備是不會選擇繼續北伐的。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那麼可能會是諸葛亮或是其他人發令嗎?顯然不是,因為當時關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至少在他眼裡是這樣的,除了劉備,無人有權利向他發號施令。

所以發令北上的可能就是他自己。關羽在歷史上是武將,話也不多,雖然不像諸葛亮般運籌帷幄,但我們也不可否認他的軍事才能。或許他當時已是暮年,想幫大哥建立功業。所以在駐守荊州時就已經想著取樊城了。至於違背軍令什麼的,他已顧不得。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荊州。我相信他當時肯定思考過此番出去有丟荊州的危險。可是他太過於自信了,更何況他駐守荊州五年有餘並未發生過任何事情,再加上東吳呂蒙對他的各種吹捧,他還是賭了一把。只是這次,他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可是他最終還是丟了荊州,並賠上了自己性命。

關羽為何會失荊州?你真以為是大意所致?

正史《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關羽張飛雖有萬人不敵之勇,可畢竟也只是凡人,也有決策失誤,暴露其短處的一天。失荊州也並非大意,僅只是性格和自身決策的失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