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一字師

“舂陵”一字師

1968年4月,毛主席回湖南,時任湖南省委書記、歐陽海灌區水利樞紐工程指揮長華國鋒向毛主席彙報歐陽海灌區建設情況。

當華國鋒彙報春陵江的有關情況時,把“春陵”說成了“春陵”。毛主席沒聽明白,就反問了一句。

於是,華國鋒用茶水在桌子上寫下了“春陵江”三個字。他這才明白,是華國鋒讀錯了音。

毛主席笑了笑,對華國鋒說,春陵江的“春”不是“春”,讀Tchong,下面的“日”是要開口的。

接著,擅於借古鑑今的毛澤東,便跟華國鋒講起了春陵江得名的由來以及與“春陵”相關的故事,並即興背誦“王已分封受漢恩,長沙終不及中原。

後來爭得三分氣,已是東都六代孫”的古詩。這首古詩說的就是漢代分封於常寧的首位春陵侯劉發和他的六世孫劉秀,劉秀曾率八千“春陵子弟”推翻了外戚王莽,成為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

華國鋒心懷感激,此後多次提到毛主席糾正“春”字,使得這個故事廣為人知。

“春”與“春”差得遠了,下面的日字“不開口”,也就沒有春陵侯,春陵江變得不知所云。

至今,仍有許多地名因口誤、筆誤以訛傳訛而更名,由此割斷了地名的歷史淵源、文化傳承。

如:郴州北湖公園對面的劉仙嶺曾被誤為“流星嶺”;龍女溫泉的陷池塘曾被更名“仙池塘”當然,這些錯誤都被我們的地名主管部門一一糾正。

216年4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的文章《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指出,地名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徵承載著千百年來鄉民的精神寄託,胡亂改名字,就會失去原有的文化韻味,不僅使遠方的遊子無處寄放鄉愁對鄉土文化的傳承也造成極大混亂。對此,一個“春”字、兩任國家領導人的故事早已告訴我們:對待地名,有錯必糾,對歷史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