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白待詔翰林一年經歷,看天寶之寶,一種開放且自由的氛圍

李白通過吳筠、賀知章、玉真公主的推薦,如願以償地見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並且進入翰林院,為皇帝起草文書。

李白待詔翰林一年多,當然不會一直待在翰林院,他待的最多的地方是長安街頭。在酒肆裡和和“老祖宗”賀知章,或者和“草聖”張旭一起暢飲,常常酣酒於酒樓,醉臥於街頭,被長安人稱之為“醉八仙”。

從李白待詔翰林一年經歷,看天寶之寶,一種開放且自由的氛圍

“李白斗酒詩百篇”,他寫的詩文很多,也寫過很多歌功頌德的文章,這說明李白也想拍朝廷的馬屁。但坦白地說,李白不太適合於此道,也不是一個寫“命題作文”的高手,李白寫的比較好的詩文,都是其本人之真情流露。

由此可見,李白屬於江湖,屬於自然,屬於他的朋友,屬於民眾,他非池中之物。李白在翰林院待得並不開心,但是在朋友之中,他便及其開心。

從李白待詔翰林一年經歷,看天寶之寶,一種開放且自由的氛圍

民間樂於傳說李白曾經讓高力士幫自己脫靴子,讓宰相李林甫幫自己磨墨,並用一紙書文嚇退了藩使,但這只是民間傳說。

一年多以後,出於李白自身的要求,唐玄宗李隆基將李白放歸江湖,李白從此得以解放,重新回到朋友之中。

不過也正是李白待詔翰林的經歷,使有四方之志的李白風光了一把,他的朋友為他編集子,集子的標題就叫《李翰林集》,表示李白曾經在翰林院待過。

從李白待詔翰林一年經歷,看天寶之寶,一種開放且自由的氛圍

從吳筠、賀知章、玉真公主不斷推薦李白這件事,我們能看到唐朝的一種氣象,從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從武則天時代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時代,唐朝始終以一種開放的姿態來接納各方人士,這也進一步說明開元盛世的最大特點是開放,是一種自由。也正是這種開放、自由的氛圍,培養了一大批類似於李白的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