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今日故事】

美國麥道夫詐騙案

1

2008年12月,華爾街格外寒冷。

因為次貸危機,也因為這樣一份清單。

這是一份詐騙受害者清單,這份清單如果說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話,那就是每一個受害者都是聲名顯赫:

電影夢工廠總裁卡森伯格,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紐約“大都會”棒球隊老闆弗雷德·威爾彭、通用汽車公司旗下金融機構GMAC主管J·埃茲拉·梅爾金、前美式足球費城老鷹隊老闆諾曼·布拉曼,新澤西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弗蘭克·勞滕伯格、甚至還有中國的“打工皇帝”唐駿等等,來自幾十個國家的各行各業的社會名流,騙取金額從幾百萬美金到幾千萬不等。

不光是這些金融行業的小白,就連很多專業金融機構和華爾街大鱷都被玩弄於鼓掌:

美國金門資產管理公司 被騙35億美元、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被騙 31億美元、Access國際諮詢公司 被騙14億美元、匯豐集團被騙 10億美元、瑞士私人銀行聯盟被騙 8.5億美元、法國巴黎銀行 被騙4.68億美元、菲克斯資產管理公司被騙 4億美元、瑞士Reichmuth銀行被騙 3.27億美元、日本野村證券 被騙3.02億美元、馬克夏姆資產管理公司 被騙2.8億美元、法國興業銀行 1330萬被騙美元,還有數家慈善機構、公益基金、對沖基金也成為受害者。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受害個人和機構名單(一小部分)

詐騙金額總計650億美元!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史上最大詐騙案——麥道夫詐騙案。

2

先來說說這個麥道夫這個人吧!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伯納德· 麥道夫(Bernard Madoff)

麥道夫,全名伯納德· 麥道夫(Bernard Madoff),是個猶太人,而且是一個叱吒華爾街三十幾年的猶太人:

早在1989年,麥道夫的證券投資公司就掌握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超過5%的交易量,同時還被當時的《金融世界》雜誌評定為華爾街最高收入的人物之一,同時上榜的還有索羅斯——對,就是那個老想著做空一個國家的,引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金融巨鱷。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喬治.索羅斯

1990年,麥道夫成為了納斯達克的主席,在其帶領下,納斯達克成為足以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證券交易所,為蘋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後到納斯達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麥道夫在華爾街證券金融市場擁有相當好的聲譽和人脈,所投資的基金、股票也盈多虧少。

直至2008年10月(金融危機前夕),他的投資公司在納斯達克排名23位,平均每日成交量約為5000萬股。客戶早已遍佈全球各行各業,比如頂尖的對沖基金,各國知名銀行,大學募捐基金,好萊塢明星、導演,社會名流,猶太人社團,海外的富婆,遺孀……

你看,這樣的一個人,分明就是華爾街金融界的大佬麼!怎麼就跟詐騙犯劃上了等號呢?

其實早在1992年,大概是覺得自己規規矩矩的掙錢與別的大佬相比太慢太少了,麥道夫逐漸不滿足現狀,想著掙更多的錢,享受更高的地位,擁有更顯赫的名望。

被貪婪裹挾的他走上了一條邪路——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由此拉開帷幕。

對於龐氏騙局,很多人應該不陌生,在中國又稱為“拆東牆補西牆”——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龐氏騙局示意圖

其實這個騙局的原理小孩都懂,操作起來難度也不大,現代詐騙案中一大部分就屬於這個龐氏騙局。但真正能搞出一個這麼大動靜的——持續跨度二十幾年,涉案金額500億美元,詐騙對象都是社會名流,也就只有麥道夫一人能做到了。

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3

這就要說到龐氏騙局成立的第一步——建立信任。

在這一點上,麥道夫與中國現在的許多傳銷組織、無良微商(動不動“左手事業、右手家庭,恭喜xx喜提和諧號”)屬於同一個套路,有了信任感,別人才會把錢放到你那裡,龐氏騙局才能有的玩。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但與一般龐氏騙局的宣傳手段——動不動買名車名包、組織派對、年底發鉅額紅包來展示實力又不同,麥道夫行為相當低調,而且作風也很正派。

他不是個亂花錢的人,而且他也以樂善好施著稱,經常捐錢給猶太人慈善機構,幫助建設劇院、大學以及藝術事業。他有一個愛他的妻子,兩個兒子在他的公司打理事務。年近70歲,一輩子都在華爾街從事證券金融行業,經驗豐富,人脈很廣,並且評價不差,成績不俗。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麥道夫與他的家人

為了放鬆人們的警惕,深諳客戶心理的麥道夫又展示了另一項與眾不同——合理的投資回報率。

麥道夫每月向客戶提交投資報告,客戶也能隨時在數日內贖回投資,更重要的是麥道夫每年向客戶保證回報只有約12%-13%。

這個利率,真不算高,但就是因為這樣不高的利率,讓很多客戶吃了顆定心丸——他沒有拿我們的錢瞎胡鬧去,而是真的在做事情,是個實幹家。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你看,他的資歷加上合理的投資回報,即使可能會投資失誤,但卻不至於純粹是騙自己錢吧,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的確,這也是很多被騙者的心裡話!而且這麼大的好事,千萬不能讓一般人知道!!

4

你想過如果你被大家廣泛信任喜歡時,你會怎麼做嗎?

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你就理解不了小米手機當年的飢餓營銷為什麼效果那麼好!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小米的飢餓營銷

其實很簡單,越是被大家喜歡,越是要高冷一點,這樣才能培養出忠誠粉絲,並且篩選出高端粉絲!

麥道夫顯然也很懂這個“粉絲經濟學”。

麥道夫最主要的營銷渠道就是通過富人俱樂部,猶太人社團。早在1996年,他就跑到美國棕櫚灘買了一套瀕海公寓,經常舉辦一些高端聚會(棕櫚灘是美國富人的度假勝地)。棕櫚灘有個棕櫚灘鄉村俱樂部,應該算麥道夫的大本營了,這個俱樂部可是在美國的一堆猶太富豪1959創建的,每年的會費就要25萬美元,不是非富即貴,連門都別想踏進來。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美國棕櫚灘度假區

即使門踏進去了,但也並不代表就能讓麥道夫幫你打理資產。老客戶經常會在俱樂部吹噓說:“我把錢交給麥道夫投資,而他也做得很好。”當新手錶示有興趣時,他就會說:“你無法加入,除非你獲得邀請……但我可能可以幫你。”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粉絲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現在輪到麥道夫篩選粉絲了。

麥道夫要求的最低投資額,從最初的100萬美元升至500萬美元,然後又到1000萬美元,就這樣也抵擋不住熱情的客戶,最終至少有1/3的俱樂部會員投資了麥道夫旗下的基金。

這種飢餓營銷,也說明了富人的錢最好賺,也最難賺——在富人眼中,錢只不過是符號,有時他們真的不在乎。

但你要懂他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他們追求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他們其實巴不得門檻很高,這樣才能顯得自己尊貴。比如說,我的錢也交給麥道夫打理,一下子就能說明很多問題,自己也就能順當融入了那個圈子。

懂得這個道理的麥道夫在這個騙局裡遊刃有餘。他不僅想創造出的高端,更想為這個高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就像共濟會、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傳說共濟會的標誌被印在美元上

在這些高端俱樂部中,麥道夫自己一般都是不出現的,而是讓自己的好朋友、社交達人恩格勒在聚會上散播消息:“我認識伯尼(麥道夫的暱稱),我能幫助你和他取得聯繫,”然後再潤色一番成功業績。漸漸地,麥道夫在那個圈子裡有如神一般的存在,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神秘的不光是他這個人,連他所投資的項目也要保持神秘感。

當人們詢問這些錢的投資去向時,麥道夫的回答是:“這是通過恰當的投資策略產生的,我不能詳細予以解釋。”有時候他就乾脆以“內幕消息”作為回答。

麥道夫還告訴他的客戶:“如果你在我這裡投資,就不能告訴任何人。這兒發生的事情跟任何人都無關。”

其實,何止這些客戶不知道,就連他的兩個兒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爸做了一個二十多年的龐氏騙局。最後還是2008年次貸危機到來,麥道夫實在撐不下去了,跟自己的兩個兒子說了實情,然後就被兩個兒子向FBI怒揭此事。

隨後,麥道夫鋃鐺入獄。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2008年11月,被帶走調查的麥道夫

5

當然,麥道夫這隻老狐狸再狡猾,在美國法治如此健全的情況,也應該不會逃出獵人的法網。

但騙局卻真的發生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類似中國證監會)首當其衝的成為靶子,而事實上,這次還真沒冤枉這個機構。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麥道夫公司運營著一個資金管理部門,該部門的客戶就包括欺詐案中涉及的對沖基金等,但這個部門卻從來沒有按規定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而且自2006年9月麥道夫註冊了投資顧問業務以來,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從來沒有按慣例檢查賬目。

不光光是證券交易委員會沒有發現的問題,就算是發現了,也只是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草草了事。

早在1992年,麥道夫就因捲入另一樁非法證券交易案受到監管部門的調查,不過當時調查結果認為他沒有“不正當行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在2005年對麥道夫的證券投資公司進行審查時發現了三起違規操作,2007年又進行了一次審查,但是都沒有提請採取法律行動。

這些失職和縱容,最終導致了這個驚天大案的爆發。

2009年6月29日,71歲的麥道夫被判150年。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麥道夫沒有上訴,

但留給了人們很多思考!

【犀牛說】

麥道夫詐騙案說完了,但龐氏騙局永遠不會完。

關於龐氏騙局,其實很多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比如涉案金額762億的e租寶,涉及22萬投資者430億元的昆明泛亞集資詐騙案等等,涉案金額之大,也是觸目驚心。

這個詐騙犯,很懂心理學

轟動一時的“e租寶”詐騙案

這裡有詐騙者的狡猾,也有投資者的貪婪,還有監管者的缺位。

但今天只是想說說人性的貪婪。

就像麥道夫一樣,每一個“成功”的詐騙者都是心理學大師。

他知道客戶害怕的是什麼,想要的又是什麼。

麥道夫知道:

三流詐騙賣實物(假的東西),二流詐騙賣利潤(投資回報大),一流詐騙賣地位(一般人買不到)。

所以他能夠遊刃有餘,二十多年不倒。

人心貪婪,總是進了一步,還想再進一步,有些人甚至已經知道很可能就要崩盤了,就像擊鼓傳花一樣,總不信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還有甚者,自己投資的公司已經被警方立案調查了,仍不相信這是真的,還希望它能正常運轉下去,只求自己能平安脫身。

還是那句話:

誰不能控制貪慾,誰就會被貪慾控制。

多說無益,在這裡分享一段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的一次發言:

“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要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政府的有些話還是要聽聽的!


感謝關注致力於讓歷史裡的故事更有溫度的微信公眾號:犀牛說說, 感謝大家捧場。

有好的建議歡迎後臺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