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河南省淅川縣道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旅遊扶貧活動紀實

河南省淅川縣道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於2012年3月進入淅川縣毛堂鄉龍泉村,歷時6年深耕細作,將一個窮鄉僻壤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旅融合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扮靚了一個鄉村,促進了一方經濟發展,帶動了一方百姓致富。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道禾公司的旅遊扶貧是一種浸潤式的、順勢而為的自然行為,其過程實際上就是一部完整的龍泉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紀實,產業的發展自然而然的帶動了農民脫貧,脫貧的過程助推了產業的發展,道禾用實踐證明,龍泉鄉村旅遊發展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之路。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道禾公司從2012年起持續流轉了龍泉500多畝土地,逐步打造成了黃金梨、獼猴桃、大櫻桃、杏李兒、草莓等7個四季可採的採摘園,並建成觀賞荷塘、開心農場、古樹廣場、景觀水壩、遊客接待中心等旅遊服務設施。帶動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在房前屋後種植果樹,利用自然資源加工農副土特產品,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豐富了來此旅遊遊客的汽車後備箱。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土地集中流轉之後,公司通過產業規劃、建設實施,發展鄉村旅遊,使龍泉村有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同時由道禾公司承擔經營土地的風險,龍泉村基本每戶都有租賃土地,一般農田每畝每年可收入600元年租金。農民由道禾公司聘用,對採摘園進行田間管理,龍泉村常年在度假區務工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8000到25000元之間。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度假區在安排工作崗位時優先安排貧困戶貧困人口就業,在他們具備勞動能力的前提下,安排他們從事度假區保潔、村莊環境衛生打掃、垃圾分類,餐飲業洗碗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保證他們能夠獲得一份最低的收入保障。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徐會麗是龍泉村的一個貧困戶,家庭條件非常差。2014年,道禾公司流轉了他家土地3.7畝,用於種植蓮藕,每年付土地租金2220元,扶貧攻堅行動開展後,徐會麗被安排在度假區從事衛生保潔工作,每月領取工資1200元,另由公司每年供應麵粉600斤,幾項收入合計每年17000元以上。

2017年,道禾公司安排龍泉村全部16戶貧困戶33人在龍泉鄉村旅遊度假區務工,有包括龍泉在內的江溝村、曹莊村、白水河村、閆家溝村等57戶貧困戶參與龍泉鄉村旅遊產業分紅。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淅川縣道禾公司在鄉村旅遊扶貧工作中採取“公司+遊樂項目+貧困戶”的旅遊扶貧模式。具體做法是:公司根據鄉村旅遊市場的遊客需要,精心篩選一批受市場歡迎的遊樂項目,與貧困戶合作,運營一批小型遊樂項目,由道禾公司統一進行經營管理,貧困戶持大股,每年進行分紅,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在項目中從事管理工作,獲取勞動工資。通過這種模式,帶動龍泉村及周邊村莊4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通過河南省淅川縣道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龍泉鄉村旅遊度假區實施旅遊扶貧實踐,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鄉村旅遊扶貧大有可為。一般來講,越是貧困的地區,恰是生態環境保護比較好的地區,也是最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地方,這裡的農民守著金山銀山卻吃不飽肚子,我們的使命就是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道禾公司通過龍泉項目的實踐,證明了在淅川縣山區一個旅遊資源平庸的普通山溝溝裡,鄉村旅遊之路是可以走的通的,龍泉做的到,其他地方同樣可以做的到。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二是,旅遊扶貧可以是一件自然為之的行為,是貧困戶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鄉村旅遊的資源優勢是農旅融合,是一產、二產、三產的綜合體,自然離不開農村、農業和農民,農民是鄉村旅遊主體裡面的最主要元素,他們在其間從事勞動,得到相應的勞動報酬,從而實現脫貧致富,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需要刻意為之。企業幫扶貧困戶,同時貧困戶又為企業創造效益,這是一種共贏。

旅遊扶貧“樂”了山村貧困戶

三是,鄉村旅遊扶貧,帶貧能力強,帶貧空間大,可持續發展。因為鄉村旅遊涉及三產融合,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旅遊服務、農家樂餐飲、民宿酒店,旅遊紀念品、傳統手工藝品加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表演等等,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主要內容。這一切,因為有了公司的統一運作,就成為一種市場化行為,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