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戊戌变法是一群希望大清国快速扭转贫弱局面的人,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虽然这次变法行动失败了,但变法人士对当时国家各方面的改革设想,有些是很理想化的,特别是变法派对教育改革的设想比较有意思,有些对今天甚至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下面就看一看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设想,特别是康有为关于教育改革的设想。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设想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出台著书及发明颁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以上应该只是初步设想,康有为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还有比较完备的设想。他想把教育作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主要途径,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向光绪帝上书《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在这份奏折中,他力陈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注重八股、试帖和楷法的危害,请求光绪帝令“今乡会重试,请改试策论”,并进一步提出废科举、兴学校的主张。他在奏折中说“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他还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并给出具体办法是乡立小学,县立中学,省府立高等学堂,京师立大学,并分设海、陆、医、律、师范等各专门学院。

关于远期教育改革目标,康有为在1884年写成的《大同书》中,说的比较清楚一些。他希望国家教育发展最终要建成如下体系: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创建人本院:人本院的教育目标是胎儿,教育对象是怀孕妇女和婴儿,就是妇女怀孕一定时间后,要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提高新生儿的素质。胎儿出生后,需在人本院接受6个月的教育指导。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创建育婴院:育婴院的教育对象是婴儿,婴儿断乳后即可进入育婴院,接受学前教育至5~6岁。育婴院的教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创建小学院:小学院的教育对象是6—10岁左右的儿童,教育目标是“以育德为先”“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小学院学习周期一般是4—5年。

创建中学院:中学院的教育对象是11—15岁左右的少年,教育目标是“除养体、开智外又以育德为重”,并强调这个阶段是“一生之学的根本”。中学院学习周期一般也是4—5年。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创建大学院:大学院的教育对象是16—20岁左右的青年,教育目标是“专以开智为主”,同时接受专门教育。大学院学习周期一般是4—5年。

看戊戌变法设想的教育理想:从胎教到大学全都想到了!

从康有为以上的教育体系设想看,是比较完整的,前后衔接也是非常连贯的,特别是他很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学,还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实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可贵的是他提出了在中小学阶段“以养体育德为重”,在大学阶段“专以开智为主”的主张,这种前松后紧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一定先进意义的。不过由于这种教育体系过于理想化,所以它更多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先驱的良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空想色彩,不易形成现实,这可能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文/讲史论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