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死规定,小学可从二、三年级上起

乔世民新视角观点

不必死规定,小学可从二、三年级上起

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的教育,早该因时因人而异了,再不能按部就班一层不变了。

当今特别城市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庭所重视。从胎教、早教、幼教以及学前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都已经步入了科学化和系统化、专业化轨道,加之家庭电视、电脑、平板(IPAD)、智能手机,甚至机器人等应用,人们惊呼,现在的幼儿其聪明度和学前掌握了的知识,已经与过去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幼儿教育在家长和社会办早教的潮流推波助澜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熙熙攘攘成为各个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但另一方面,我们各城市的义务制小学教育,仍旧从一年级作为起点,按部就班,程式化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纵观孩子们入学后,老师一年级、二年级讲的知识内容许多孩子早已掌握,于是乎,孩子们不听讲,课堂上调皮捣蛋等已成为普遍现象。

灌输式教育,会了就不想再学,这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非但没有学识增长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拖累,且影响性格成长。为何孩子们在低年级阶段,多动的孩子多起来、注意力不集中、厌烦、焦躁、张扬、脾气坏等等,什么新奇、探求的欲望都会减弱,不能不说与忽视了家庭乃至社会对孩子早教影响有关,当然也就忽视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当今的孩子在入小学前,多数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这样就造成了特别是一、二年级,甚至对多数孩子,都是在做无用功的教育。

多年来小学入学和低年级教育,并未考虑这种时代的变迁和家庭及社会对孩子的早教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是一以贯之、墨守成规地坚持原有的教育法则。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也许有的孩子还须从一年级上起。但也应顾及到有些孩子们早教和早期智力开发的现实及基础,应该将这一基础考虑到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教育中去,这样更适合因才施教、因人施教,围绕培养人才而进行小学教育。

所以,我认为不要忽视现代学前的家庭和社会早教已经获得的基础和成果,许多孩子小学前都已掌握了大量的本应上小学才要学的知识,甚至有的孩子已堪称为小天才。因此小学不见得所有孩子都是从一年级、二年级循序渐进上起,而是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始实验性的小学教育。

或许,以下四种方式中可以做选择:

一、取消不满六周岁半不能入小学的死规定,经校方考核合格,满五周半的适合儿童照样可以入小学学习(可称为实验生)。若入学期间确实不适合者,可以退学等翌年再入学接受教育。

二、凡满六岁半以上儿童,按照家长意愿和经学校考核,可以直接从二年级甚至三年级上起。当然,如果经一段时间考查确实跟不上者,可以回到低一级的年级学习。

三、恢复过去小学很早就实行过的跳级、留级制度。凡在本年级表现特别突出者,按照家长和孩子意愿,可推选跳级;凡跟不上本年级的孩子,学校和老师有责任与家长沟通,经双方同意后可以留级。

四、探索小学课改,取消小学一年级所教内容,也就是直接从二年级内容教起。当然一年级的课本要发给学生,由家长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做查遗补漏、补课式完成其对内容的掌握。各科老师虽然从二年级内容教起,当然也针对一些差生,进行补充式教育。

上述不管哪种方式,都属于充分考虑孩子学前早教和智力开发成果,因才施教,以培育人为目的。

当然,也有人担心年龄小的孩子与比自己大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学习,是否存在心理和心智发育不成熟问题。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哲学上讲,环境使其然也;俗语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哪个环境,跟什么人在一起,一般都会适应。即便有不适应者,现在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可以做辅导。哪怕实在与大一些的孩子不适合在一起,上述方法中,也还有回到原有年级的机制。

通过这样的教育改革,可以涌现出大批十四五岁就已经上大学的大批学子,以及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后也就二十郎当岁的大批人才,都能尽早为国家做贡献。

总之,时代在变迁,科技在发展,时不我待,我国的义务制教育再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了。

(文:乔世民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