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42集01

厚德载物这个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十二个字概括就是: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这是从坤卦学到的女德的精神。

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群书治要360》第七十九句:【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坤卦。《象传》说:坤卦象征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当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容载万物。

中国古代的圣人,都是“明德”的圣人,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圣人明了宇宙人生的道理之后,就开始教化大众。教人向天地学习,顺从天地之道。为什么要向天地学习?因为真正的圣人明了天地万物和我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学习天地之德,就可以回归自己的本性。

《周易》的乾、坤二卦,不仅指天地、阴阳、君臣,也指男女。乾卦为男,坤卦为女。《易经·系辞》上讲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男子要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所以中国文化讲男道女德,这个道是道德的道。也就是男子要行天道,女子要显坤德。这里我们主要从女子的角度,女德的角度,看女子应该如何效法大地,学习大地的这种宽厚的精神。

大地有什么特性呢?这里讲厚德载物,它很厚重,才能够承载万物、接纳万物,女子要有大地般深厚的德行,容载万物。

具体而言,厚德载物这个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十二个字概括就是: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这是从坤卦学到的女德的精神。

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首先我们看宽。宽就是要心胸宽阔。大地宽厚,才能够承载万物、接纳万物。做女子的要有大地般开阔的心胸,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没完没了。

一个人有宽厚之德,与人相处才会感觉到轻松自然,而不是战战兢兢,很紧张,有压力。一个人如果事事挑剔、事事计较的话,就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很不轻松、很不自然。

第二是容。地之秽者多生物。在大地愈是污秽肮脏的地方,植物反而长得愈茂盛。大地的这种容,是一种平等的容纳,对于人可以容纳,对于动物、植物可以容纳,而且即使是毒蛇猛兽,也都可以平等地容纳。

所以我们要学习容,就是学习大地的这种平等的精神,养成平等心。平等心很不容易养成。我们对自己的亲人、自己喜欢的人,那是怎么说都说不够,怎么相处也不会烦。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往往就不愿意说一句话,敬而远之。这些都是平等心不够的原因。如果我们看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这还是没有平等心的表现。

此外,还要能够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每个人在修学的过程中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那我们就要能够容忍、能够理解、能够接纳,而不是求全责备。而一个人犯过失的时候,我们愈是能够容纳,愈能够引起别人的惭愧心,就愈能够感化他。所以

做人不能太苛刻,太刻薄。

古人看人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观察一个人的言语。《格言别录》上说:“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德行浅薄的人,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可挑剔的地方,不如我的地方。所以他眼睛中所挑剔的人、所鄙视的人,就有很多很多。

相反,“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行深厚的人心平气和,见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认可的人就有很多很多。我们看一个人德行高,还是德行低从哪里看呢?就是从一个人的言语中来看,言为心声。

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第三是忍。忍字是一个刀刃的刃,上边有一个心字。告诉我们当心上放了一把刀,用刀割自己的心的时候,还能够心平气和,这才谈得上是真正的忍。所以我们讲忍耐、忍辱,表现出来就是脾气好,从来不发脾气,待人一团和气,满面春风。

当然这个忍也有不同的层次。其一是力忍。“怒”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发怒就是让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而怒伤肝,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让自己的身心都不健康。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遇到事情尽管心里不满意,也能忍着不发作出来了。这是忍的初级功夫,叫力忍,强力地把自己的脾气控制住。如果我们的忍停留在这个层次,终有一天,还是会忍无可忍。所以这个层次还要向上提升。

其二是忘忍,也就是我们的心胸开阔,做到了《弟子规》上所说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宰相肚子能撑船”,很快就把别人对我不好的事、不开心的事忘记了,不放在心上,不和别人斤斤计较。

其三是反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开心、不顺利的状况时,遇到矛盾、冲突、对立的时候,我们要反求诸己。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我们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还不如意,一定是我的心出了问题。如果我的心是清净平等觉的,那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了。我们还遇到诸多的不如意,还有诸多的不满意,人际关系不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还没有做到清净平等觉。

明白这个道理后,不仅不会责怒对方,把责任推卸给外界,而是反省自己。可能我们自己为人处事有不周全的地方,考虑不到位的地方,没有为对方着想,没有换位思考,才导致了这样的误解,或者不良结果的产生。

所以事事都要反求诸己,不是说有的时候,我们对有的人要反求诸己,到了另一个时候,对另外一些人就可以不反求诸己了。

这个原则要用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则。

做人不能太苛刻,要能够容人之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