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摘要: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陸軍統帥麥克阿瑟和美國海軍統帥尼米茲,這兩位陸海軍的最高統帥,在對日作戰中,到底誰的貢獻更大些?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陸軍統帥麥克阿瑟,美國海軍統帥尼米茲,當時美國還沒有獨立的空軍,所以空中力量分別屬於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1942年3月30日,新成立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將太平洋戰場分為西南太平洋戰區(SWPA)和太平洋戰區(POA),西南太平洋戰區作戰區域包括東經159度以西和赤道以南,由麥克阿瑟擔任最高司令官,而其餘作戰區域都則劃歸太平洋戰區,由尼米茨擔任最高司令官。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在麥克阿瑟麾下並不是單純全部都是陸軍,也有一部分海軍,第七艦隊就是屬於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同樣,尼米茲的太平洋戰區也有部分陸軍部隊。應該說,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對於戰勝日本都是貢獻很大,但相比之下,尼米茲顯然更大一些。因為,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不同,主要作戰區域都是大海,所以自然海軍的貢獻要大,也就是海軍的統帥尼米茲貢獻更大了。最簡單的道理,要是沒有海軍奪取並確保指揮權,怎麼能一路上打到日本?逐島也好,跳島也好,都離不開海軍。就以中途島海戰來說,參戰的美軍飛機,既有海軍航空兵的,也有陸軍航空兵的。儘管有人說,要是沒有陸航,在中途島被全殲的就不是日本艦隊而是美軍艦隊了,但擊沉日軍四艘航母的赫赫戰功都是海航包攬的。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即便是登陸戰,所有最難啃的骨頭,瓜島,塔拉瓦,硫磺島,沖繩,都是海軍陸戰隊扛大樑,而海軍陸戰隊當時也沒有獨立,是隸屬於海軍的。還有,日本是個島國,也是個海洋國家,所以對海軍也相當重視,雖然戰時內閣是陸軍把持,但軍費分配上還是海軍更多,因為軍艦更要花錢。而且陸軍的工兵再優秀,再無法在日本和朝鮮半島之間架橋,讓陸軍不用海軍保護就能渡海作戰。而且日本軍事力量的骨幹其實是海軍當海軍聯合艦隊完了,戰爭就肯定輸了。儘管這時還有幾百萬陸軍,從關東軍調回本土的幾十萬精銳都還在,但日本還是投降了。可見,海軍對日本的重要。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再看,尼米茲上任時非常困難,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已經在珍珠港被日本聯合艦隊消滅了,所有的戰列艦——當時戰列艦才是頭號主力戰艦都非沉即翻,只剩下了幾艘航母還有一些驅逐艦巡洋艦,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就職儀式居然是在“鱒魚”號潛艇上舉行的。但就憑藉這點家底,尼米茲硬是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在中途島海戰中一舉擊沉了日本海軍的四艘主力航空母艦,扭轉了美軍在西太平洋上的海上劣勢,然後在瓜達卡納爾島的爭奪戰中消滅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主力,使得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空優勢蕩然無存,美軍才可以進行轉入大反攻。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和尼米茲誰貢獻大?也是美國的海陸之爭

相比之下,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要到1943年8月才開始反攻,要比太平洋戰區發起瓜島戰役晚了整整一年,那時日本的海空力量已經基本上被消滅差不多了,而且還得到了澳大利亞陸軍的大力配合,美國陸軍真正開始獨立作戰還是在新幾內亞戰役之後。1945年8月,日本投降,結果美國總體杜魯門讓麥克阿瑟主持投降儀式,並作為同盟國代表簽字。這立刻引起了尼米茲的強烈不滿,他甚至公開表示不參加。杜魯門只好一面安慰,一面讓尼米茲代表美國簽字,還將簽字儀式放在軍艦上舉行,這才平息了尼米茲的怒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