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供需支撐,煤價不具備上行基礎!

缺乏供需支撐,煤價不具備上行基礎!

年初以來,沿海動力煤市場供需寬鬆,價格平穩回落,逐步向“綠色區間”運行。四月下旬,市場預期出現轉向,刺激煤價出現反彈苗頭。但分析認為,目前煤炭供應充足,庫存充裕,煤價並不具備上行基礎。

1、先進產能快速釋放。春節以後,上游煤礦生產條件良好,大量先進產能快速釋放。據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初,全國正常生產煤礦產能達33.36億噸/年,另有已建成、聯合試運轉煤礦產能3.57億噸/年。在“綠色區間”,絕大多數煤礦都能夠獲得合理收益,生產積極性較高,這確保了國內市場的煤炭供應。

2、運力保障充足。充足的運力是保障煤炭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礎。2018年以來,鐵路總公司陸續向主要煤運通道投入新車皮,同時通過優化組織保障煤炭運輸。4月份,蒙冀鐵路開始運行萬噸大列,這顯著緩解了大秦線檢修對煤炭供應的影響,截至4月下旬,蒙冀鐵路日均運量已較月初上漲近一倍,有效保障了煤炭的持續供應。

3、水電出力逐步增強。二季度以來,國內水電開始進入季節性增長期,目前三峽等水庫蓄水量明顯高於同期,為水電後續發力提供了良好基礎。另從氣象數據看,預計今年國內主要水系上游降水將較往年偏多,蓄水條件優於往年,水電對電煤消費的置換替代傾向增強。

4、電煤消費需求平穩。目前正處煤炭消費淡季,下游煤炭消費平穩。3月上旬以來,沿海主要電廠煤炭日耗已經連續50天在60-70萬噸之間窄幅震盪。穩定的日耗與充裕的庫存促成了採購需求的平穩釋放,煤價不具備大幅波動的基礎。

另從市場運行數據看,目前港口市場長協煤炭發運佔主要份額,對保障煤炭供應起主體作用,現貨煤炭貿易的市場份額不足20%,其價格並不具有普遍代表性,煤價走勢具備內在穩定性。據秦皇島煤炭網數據監測,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4月24日出現先期回落,降幅達2.6%,作為煤價走勢的先行指標,運費回落表明市場採購活動正趨於降溫。4月25日,動力煤期貨合約價格也開始下行,遠期價格出現貼水現象,這表明市場預期正在迴歸理性。綜上所述,目前煤炭供需格局並未發生根本性扭轉,煤炭供應與需求的彈性都在逐步增強,價格不具備大幅波動的基礎,後續煤價將圍繞“綠色區間”平穩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