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的屈原为什么总是被排挤?一个渔夫一语道破缘由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又是一个端午节,两千多年以前,被贬在外的楚国大夫屈原听说祖国的都城被秦军攻破以后,悲愤交加,写下绝笔《怀沙》以后,投江自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怀念。那么,才能出众、忠君爱国的屈原为什么屡屡遭到排挤呢?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个群雄并立的战国时代。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忠君爱国的屈原为什么总是被排挤?一个渔夫一语道破缘由

屈原小时候就酷爱读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出身贵族的他却非常关系老百姓,很小的年纪就得到了众人赞誉。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家乡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展现了非凡才华。 公元前320年,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第二年,升任楚怀王左徒一职。

屈原参与朝政以后,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忠君爱国的屈原为什么总是被排挤?一个渔夫一语道破缘由

就在屈原自杀前,他在汨罗江边徘徊时,曾碰到一个渔夫,他们之间的对话发人深省。当渔夫问屈原为什么郁郁寡欢时,屈原答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命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颇不以为然,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渔夫听后,笑着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然后就走了。

忠君爱国的屈原为什么总是被排挤?一个渔夫一语道破缘由

其实渔夫和屈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渔夫是在劝解屈原,“水清”喻指世道清明;“水浊”喻指楚王昏庸、小人当道、江河日下的现状;“濯我缨”,喻指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理想;“濯我足”,意味你可以莲出污泥而不染”,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

然而,屈原还是屈原,他的选择不会改变,他选择以死明志,所以他才能名留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