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1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台: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这是网传形容当下P2P爆雷潮的段子,基于的是一份可怕的名单: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不完全爆雷名单

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相当于每天爆雷2.6家,被称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联璧金融全部上榜;

仅6月19至6月26日一周时间,全国共计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

更可怕的是,今年的爆雷不同于以往,甚至波及到了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5家国资系平台(五星财富、钱妈妈、小金袋、咸鱼理财、卓金金服)清盘并待提供兑付方案,一家疑似跑路(金大圣);唐小僧、联璧金融两家平台警方介入调查;

而且这个连环爆现在看来不仅没有平息的意思,甚至愈演愈烈,开始了一场新的竞争——看谁能以最不可思议的形式爆雷:

有平台控制人主动投案的(银票网),有官方微博主动让投资人报警的(永利宝),有举报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财务总监已准备跑路的(多多理财);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P2P爆雷名单像卫生纸一样长:中产家庭,你千万别碰

就在今天上午,银豆网、金银猫又先后发布公告宣布停止运营和清盘;下午,爱投资宣布因核心借款企业发生流动性紧张问题将“债转股”,变成借款企业的股东;昨日晚间,深圳警方也通报了投之家、零钱罐、发财猪等三起P2P爆雷最新进展。这6家平台加起来累计交易金额已经突破1000亿元。

P2P爆雷的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

看完这些新闻再看这个段子,我一点也笑不出来,我想到的是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因为这些平台“爆雷”血本无归,陷入崩溃。


2

五六年前,P2P行业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事物,我在介绍国外创新性项目的时候,偶尔看到过Lending Club(全球最大P2P平台)的名字。

正好有一个客户找我聊天,说起他做大学教授的父亲被人安利了一个投资渠道,号称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达到12%,而我们给他做的资产配置方案,既不保本、更不要说保息、平均年化收益率还不够10个点,他问我既然已经有这么好的平台了,那我正在进行的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我认真地研究了P2P,写了一篇文章——《保本保息12%收益,天下掉馅饼?》(点击左边,可以旧文新读)。

当时我的观点是:金融创新当然值得鼓励,但是我对这种号称“保本保息”,还以高收益的噱头吸引投资客户的平台,持保留意见。

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就能暴露问题:

如果世界上有这么多能保证还钱、肯以这么高的利率借钱的客户,在放贷界深耕了几百年的银行们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肯定会追着放款啊!可是事实上银行都没有这么干,那么这中间一定是有风险瑕疵的。

很长时间里,我对P2P质疑的观点都不受待见,常有同行来跟我辩论。


3

我有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曾经在多个互联网的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做过区域高管,也在新趋势的感召下,集合了一批精英人才,创建一个P2P平台,目前这个平台依然还活跃在P2P的一线。

他跟我说,现在整个金融行业,尤其以银行为首,充斥着保守的旧势力,它们对中小企业极不友善,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又非常有限,他认为通过P2P这种创新平台,既可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收益,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融资,使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应用得更加灵活,简直是完美方案。

于是我问他一个问题:

“中小企业现在平均的毛利率是多少?”

在过去几年里,虽然国家政策口径是一直在扶助中小制造型企业,其实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创业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毛利率不到10%。也就是说投100万的资金,一年毛利才10万元。

随着更多P2P平台的涌现,承诺的收益率不断创新高,12%早就不算什么了。

我们稍微推理一下,就发现P2P平台的运行逻辑有一个悖论:

如果为了吸引客户资金进入,给到的收益率起码是12%,再加上平台本身不是慈善机构,也要赚几个点,那么这笔融资给到中小企业时,成本可能在18%以上,甚至到月息两分都是正常的。

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再对比中小企业的毛利率,这种融资企业主敢拿吗?就算拿了这些融资,会投入到企业实体运营中去吗?

稍微有点经营头脑的企业主,都不可能用这种融资方式来长期运营自己的企业吧。


4

还有人来论战,说很多融资方来借钱,只是因为在经营上暂时出现资金短缺,并不需要长期借钱,大部分是过一下桥,比如有些人可能要过桥买房,所以在短期内愿意付出比较高的融资成本,问题不大。

这个解释似乎很有道理,殊不知,这个逻辑背后正是后来整个P2P坍塌的隐患。

很多P2P平台在成立之初,确实有某些很好的资产端,这种资金使用周期短、又可以承受较高融资成本、风险还很低的项目当然有,但始终属于稀缺品。当一期项目带来盈利,客户看到15%甚至18%的利率兑现,就会引来更多资金疯狂涌入,这是人的逐利天性使然。

好项目毕竟可遇不可求,如果P2P平台在还没有找到好项目时仍然持续聚纳资金,有两种方向继续维持平台运作:

一种是通过更高的收益率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金池,同时用资金池的钱来兑付收益以吸引新一轮更疯狂的资金进入,这就会沦为庞氏骗局;

另一种可能就会把资金投入一些并不是那么好的项目,甚至会去撺掇本来没有借款需求的人也来借款,比如后来出现的购房首期贷,比如在2015年股市高位时通过P2P做配资,资金一旦进入这些本身是高风险的项目,走向就变得很难控制。

无论哪种方向,当整个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都陷入了这种无序的疯狂和贪婪时,风险就会逐层累加放大,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没有新的资金进入,无法重复拆东墙补西墙的套路,都会让P2P平台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就是最近网贷平台雷声滚滚的原因。

虽然有识之士早就预见这个结局,也大声疾呼过,依然无力去阻止它的到来。


5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曾公开表示,P2P实际是在“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

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但他认为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99%的P2P平台会倒闭”。

中外对比的数据也很有意思:

英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最先发明P2P,20年过去英国P2P公司没有超过10家;10年后美国也出现了P2P,到现在公司也在10家左右。

而我国仅这几年爆雷的P2P公司数量就达到了2000多家:2014年265家、2015年867家、2016年556家、2017年217家、2018年至7月13日数据181家……

所幸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这波爆雷潮的冲击还没到冲垮整个国民经济的地步,而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出手,近期推出了资管新规

要求P2P必须持牌经营、要求资产必须透明化、要求必须独立托管、不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去做资金池、没有项目的资金不允许以承诺收益兑付,等等。

必须像国外一样,加强对P2P项目的监管,这已经是共识。政策都是好政策,但都是亡羊补牢。对于已经踏入P2P圈子的投资者来说,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就回到前面那位客户朋友问我的问题:我的创业有什么意义

一直以来我竭尽全力在做的理财教育,就像一个“扫雷”培训班,让大家在财富累积的道路上识别地雷的蛛丝马迹,成功避雷,这就是我创业的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孙明展”,查看旧文:《创业5年,为什么这些钱我统统都不赚?》)


6

回想创业这么久,经历了P2P发展的每一个黄金节点,但我们一直坚定地说no,很多客户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好些人通过P2P平台稳定地获得了几年的回报,我们却坚持认为风险很大?

我必须跟大家再啰嗦一遍理财的理念:

和投资不同,和投机更不同,理财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基于一个经过长期验证都是正确理念,才能够最终达到长期理财的目标。

一两年的验证甚至十年的验证都不足以说明问题。房价涨了10年,还能不能再涨20年?股票某一年创新高,未来会不会跌下来?

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

P2P这几年的野蛮生长,它能够经得起20年的验证吗?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P2P其实等同于一种高风险、低信用的债券,这类债券一定是违约风险极高的。

对于这一类高风险资产,我们讨论的不是能不能投的问题,而是应该怎么投的问题——评估把最多多少资产放到这类高风险资产中,这才是一个科学决策

基本上过去几年里,在P2P平台的各种宣传里,将P2P等同于理财,不懂P2P就是不懂理财,开始投资P2P就是开始理财,all in P2P就说明理财观念很先进……各种夸夸其词洗脑式植入,扰乱了大家的理财思维。

请大家记住:P2P绝对不是焦虑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救命稻草,绝对不是中产阶级解决家庭财务问题的有效工具。

绝对不是!绝对不是!绝对不是!重要事情说三遍。

所以,我借用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话,再发一次提醒:

“超出6%的收益,就是有风险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目前尚且还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出今天夏天这波爆雷潮的波及面,唯有希望经过我这么多年公号教育的粉丝们没有误入其中。

我相信,你们是一群能坚持真理的人。

不要再抱着侥幸心理碰这些所谓“高收益”的东西了,踏踏实实地理财才是王道。点击“了解更多”,免费体验黑科技新产品,​智能投顾,告诉你如何投资才能高枕无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