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地|趕場的剃頭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時尚髮型!

溆浦地|赶场的剃头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时尚发型!

剃頭匠

五十年前叫理髮師為剃頭匠,那時的中國人只有不多幾種髮型,清代的"留髮不留頭"的都是單個辮子孔乙己的角色,後來有留兩邊分的西式頭,大家叫漢奸頭,多的還有就是平頭,但百姓中大部分都是剃光頭。所以大家都叫他們為剃頭匠,這些都是男人的事了。

溆浦地|赶场的剃头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时尚发型!

那年頭,也有理髮店,熱天吊了把布扇專給顧客扇風。這個風扇是用布縫起來的,有三尺寬,二尺長,布袋裝了些砂子,是布扇千垂下來有重量,上面有個滑輪,一個人廣坐在那裡扯繩子,扇子就煽動起來了,這可是人工動力的原始自動風扇。小時候,我們一群小孩都歡迎到理髮店中搭盤味。可常讓大們罵出去。冬天到了,店子裡的燒水的爐子放在店子中間,店子裡暖和的很,這時也多了個手提鐵皮子做成的吹髮器,吹髮器裡面燒木炭,專給顧客吹髮的土法電吹風,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有效,所以有點面子的人,都來這些店,他可算縣城最有名氣的理髮店。

這裡有位何師傅,瘦瘦的個子,鑲了兩可金牙,民國二十四年.(1935),紅二,六方面軍長征到漵浦縣城,當時紅軍指揮部住城東天主堂內。一天一位紅軍戰士跑來,請何師傅到天主堂給一位首長理髮,當時首長請他坐下,倆人談得非常機,他們很快就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他家有老有小,否則他就跟這位首長參加紅軍了,完了,首長給他一塊光洋,何師傅非常感謝他。直至解放後,有賀龍元帥的照片出現後,他才知道他是給賀龍元帥理髮。

溆浦地|赶场的剃头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时尚发型!

漵浦人有個習俗,過年時都要理個髮,乾乾淨淨過個新年。每逢臘月底,剃頭匠都是挑著剃頭擔子去趕場,剃頭擔子一頭是燒水洗頭的銅面盆,上面有湯刀布和鏡子,一頭是坐凳,坐凳下面的匣子中是理髮的行頭。那時一,六是水東場,二,七是橋江場。這些場坪距縣城較近的,到了臘月底了,剃頭的人特別多。大多都是剃光頭的顧客,剃頭匠為了招攬客人。就請大家排隊等待。其中有些缺德剃頭匠,就要來人他們先把頭髮洗溼,然後在他頭髮中間剃一刀後,就請他們坐下等後,然後就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等剃完了再一個一個了事。剃頭者因頭髮中間剃了一刀,又不好走,所以只好等,當人少時,他就一個一個來完成。這些剃頭匠可真是夠缺德的。

溆浦地|赶场的剃头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时尚发型!

臘月二十六日是趕水東場,從兩丫坪山裡下來很多人,他們中理髮的人特別多。一副剃頭擔子邊候了幾個人。這時從兩丫坪山裡人中,有一個非常邋遢的山裡漢子,看樣子頭髮是半年沒有洗過,鬍子拉差的,穿的一件油夾水流的破棉衣,腰上圍了一條長毛巾為腰帶。他走到剃老殼的擔子邊,大家都怕剃這些人難磨刀,擔誤生意。當他走上去問剃頭匠有空嗎,剃頭匠都是說同一句話,你沒看見我在正在忙呢。那漢子沒辦法,只見一個剛出師的徒弟伢兒,也挑了一付剃頭的擔子,擔上沒人,他就一屁股坐下來說剃腦殼。小師傅一看我的媽呀,這頭髮怎麼剃,只少是幾個月沒剃頭了。但是生意來了,也不能推脫,小師傅把他頭髮洗完,用了兩把剃刀也沒有給他剃完,只好又去磨刀,然後又剃。當光頭剃完了,頭上留了三,四條血口子,那漢子用手一摸,發現滿手是血,他沒有講什麼,只說見紅髮財。然後從那破棉衣摸出了四塊光洋給了小師傅。旁邊的剃頭匠都看傻了眼,要知當時一元光洋能買兩擔谷,小師博跌到茅屎坑了,而一般剃一個頭只要一個銅板。其他的把老師傅都反悔死了,一打聽,那漢子就是兩丫坪大名鼎鼎的大財主王德生,這個財主是個土財主,經常和長工們同吃同住,比長工還邋遢,他多次被土匪關過羊,土匪都不相信他是王德生而把他放了。

漵浦剃頭匠都有幾門絕活,放飛剪,取耳朵,剃面巴等。放飛剪,是頭髮不洗就開始剪髮,一把剪刀,一把梳子,只聽到剪刀刷刷的響,一會兒頭髮就剪成形了。五十年代什麼都比武,理髮店的剃頭匠也到地區去比賽。漵浦師傅在剪頭髮時每次是第一名。

溆浦地|赶场的剃头匠,承包了那些年我的时尚发型!

取耳朶又叫挖耳朵,它有七,八個工具,用左手夾著,右手操作挖耳,熟練者如是一個舞刀搶的快手。挖起來手輕又快,每個顧客都眯起眼晴過盤癮。剃頭匠裡有高手,各行各業都有高人,高人就要高人一等。

服務業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剃腦殼也在前進,後來就叫理髮,現在都叫美髮師了,當年的理髮店都叫美容廳了。但是不改的仍然是為大家剃頭髮美容。我們從過去魯迅先生的孔乙已的髮型,到今如的大享們的髮型,也都離不開剃頭匠,每月為你的頭髮進行修剪。我們都得向他們致敬。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