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爲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濟公斗蟋蟀裡的配角——蟋蟀,俗稱蛐蛐,古文中也稱促織。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更加愈烈,賞玩花鳥魚蟲,可謂是各式各樣,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中等城市,更有甚者一些縣級市也存在著規模不等的花鳥魚蟲市場。逐漸的以賞玩花、鳥、魚、鳴蟲等作為一種娛樂,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一種迴歸的思想。今天要說的蟋蟀就是一種。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寧津縣被選為中華蟋蟀第一縣,產自寧津縣的蟋蟀種類多,因寧津縣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造就了此地的“鬥蟋蟀”最有名。蟋蟀產業也成為了當地的經濟支柱,每年的立秋前,蟋蟀開始上市,一直持續到9月中下旬,這期間也為農民兄弟的腰包增加了不少的子彈。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一位村民一晚上的收穫,他已經有10幾年的捉蟋蟀的經驗了,每年的這個時候,一隻蟋蟀,少則幾元,幾十元,多則500-600元,村民一個月靠捉蟋蟀就能月入過萬,即使辛苦一些也樂意。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在每年的8、9月份,不論是外地人來選,還是當地人都會此期間鬥蟋蟀,這個活動儼然成為了一種優哉遊哉代名詞。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寧津蟋蟀英勇善戰,早已名聲在外,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客商雲集至此。這也變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金蟲。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村民幾乎都幹著與蟋蟀有關的衍生行業,玩蟋蟀更是成為孩子們的一大樂趣,小哥倆正在模仿蟋蟀在爭鬥過程中的誇張表情。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村民們更是有著明確的分工,夜晚一般都是家裡的男人捉蟋蟀,白天女人們把捉到的蟋蟀拿去賣掉。村民們正在向遠來的客人介紹自家的蟋蟀的優點。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熱衷鬥蟋蟀的發燒友正在尋找自己喜愛的寶貝,每年的這個季節,此種場面比比皆是。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這個時期的蟋蟀價格高低不等,主要看蟋蟀的個頭大小和品質,從幾元到幾萬元。當地還有個習慣,就是哪隻蟋蟀的價格突破千元,要放炮慶祝。圖中的玩家以360塊的價格買到了自己中意的蟋蟀。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山東寧津的蟋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因而它也去到了祖國的很多地方,給蟋蟀發燒友送去了無窮的歡樂,還曾經被當做貢品進入皇宮。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作為鬥蟋蟀比賽的種子選手,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要有具有資格和經驗的裁判用專門的稱秤出蟋蟀的體重,然後按照重量級的級別進行分組比賽。

三大鳴蟲之一的蟋蟀,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分組比賽的兩隻蟋蟀,選手們在撩動蟋蟀的觸角,使兩隻蟋蟀興奮後進入戰鬥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