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水席中的「扁垛」是怎麼做的?

神都白子妍


扁垛,真是一個奇怪的名字,第一次來洛陽的人絕對不會把這兩個字跟吃的聯繫在一起。其實扁垛又叫“燜子”、“假海參”是一種紅薯粉條製作而成的食物,產於洛陽,2007年還被評選為“中華名小吃”。扁垛上得高檔宴會,下得農村廚房,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愛吃。

要說這扁垛,原材料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紅薯粉條,十塊錢就能買一大捆。但是為什麼到了洛陽媽媽的手裡,就能化身為讓人讚不絕口的特色美食呢?原來雖然原材料簡單,製作的步驟可不簡單,所以除了下館子以外,在平常人家裡也只有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的時候才能吃到了。

製作扁垛,首先要熬出一鍋上好的肉湯。早上六七點就得出門趕到菜市場,挑選一塊最新鮮的肥瘦相間五花肉,再挑上幾塊剛剁好的大骨頭,回家趕快把五花肉和大骨頭丟到鍋裡一起煮,直煮到湯汁發白、肉香四溢為止。接下來就該處理粉條了,粉條雖然便宜、普通,但是去菜市場挑選粉條的時候也要有眼力見兒。老洛陽人去菜市場買紅薯粉條,要先看看賣粉條的是不是北鄉人(洛陽孟津縣)。因為北鄉的地理環境最適合種紅薯,種出來的紅薯個大味道好,做出來的粉條當然味道就更好。粉條先用溫水浸泡,再用滾水輕煮或者直接泡軟後撈出來剁碎,然後放入蔥薑蒜各種調料拌勻,之前熬好的肉湯加入紅薯粉芡(也就是紅薯澱粉)拌成糊狀再跟剁碎的粉條拌在一起鋪在籠屜上上火蒸,大約30分鐘後香噴噴的扁垛就出鍋了。

扁垛能炒也能燴湯。把扁垛切成薄片與蒜苗同炒是最普遍的吃法,筋道爽口,還入選了“中華名小吃”之列。如果您來洛陽旅遊,一定要記得去老洛陽面館要上一份炒扁垛,品嚐一下這飽含洛陽人民智慧的特色美食吧!點擊右上角關注,瞭解更多洛陽事兒。本篇文章為洛陽資訊/閒遊洛陽原創,抄襲必究。


洛陽資訊


估計大部分外省人都沒吃過全套的洛陽水席,畢竟一口氣品嚐完24道菜,除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日常是沒這個機會啦。

所謂的“水席”,有冷有熱,有湯有水,有葷有素,吃完一道來一道,源源不絕,像是流水不腐,因此得名。正宗的洛陽水席分為前八品、四鎮桌、八中件、四掃尾,一共二十四道菜稱為全席。

扁垛,在洛陽水席中被叫做“假海參”,當頭道菜“牡丹燕菜”出現之後,緊接著就是“假海參”現身了。

扁垛最初是洛陽老百姓為了請客吃飯時不至於太寒酸,而代替肉食的一種“素肉”。

它是將紅薯粉條煮熟剁碎之後,加芡粉、食鹽、五香粉和蔥薑蒜末,再倒入高湯混合均勻後,放入籠屜上攤成片蒸制而成的。

扁垛煮熟之後味道同牛肉有點像,筋道香甜。切成小塊,不管是燉肉、清炒或是煮湯都好吃。而將它切成薄片和蒜苗同炒,就是“中華名小吃”——蒜苗炒扁垛啦。

而洛陽水席中“扁垛”,與日常的做法有點差別,要做成海參的形狀。

具體還是那個流程,但是要將紅薯粉條糊糊用筷子撥成一個個三寸的長條,蒸熟之後,露出的粉條頭,就會像極海參身上突起的小刺,這個就需要老師傅的手藝啦。

做水席時,假海參配上韭黃,用白胡椒粉和醋勾芡,淋上香油,一道酸辣鮮香的水席名菜就成功啦👌


武漢壹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