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鋪越來越多,以前轉讓費五萬八萬的商鋪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接手,難道生意那麼難做嗎?

龍瑞美業


實體店受到網店衝擊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聽從朋友的建議買了一個商鋪,結果買住房的都發財了,因為住房價格這兩年翻了幾倍,而商鋪的價格基本上難有大提高。除了價格難上去,商鋪出售也變得十分困難,很多人寧願投資房產也不願意購買商鋪。所以當初購買商鋪真是虧大了。

以前商鋪數量較少,並且城市面積小,人員都集中在一定區域內。如今城市大幅度擴容,人員被分散,缺少了客流量支撐商鋪的生意也就不好了。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網店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過去習慣逛街的人,現在習慣盯著網店下單了。

房價虛高也導致房租不斷上漲,因為房東不少也是投入巨資購買的商鋪,還要揹負大量的貸款,還款壓力也很大。房租上漲導致的結果就是商戶的成本上升,過高的成本就導致實體店商戶與網商的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沒有競爭優勢的商戶,一般都幹不長,所以經常出現商鋪空置難以出租的情況。當然房價虛高佔用了民眾大量資金,導致消費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深度軍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的火爆,商業地產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市場接受能力,以致於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不僅如此,現在的實體商家還要面臨租金上漲、成本增加和電商衝擊的困境局面,自然商鋪的租售需求就降低了。

1、廣州各大區域商鋪出租情況不樂觀

以廣州為例,根據地產商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廣州的許多主要商圈的空置率達到2%至5%;傳統商業街如北京路、上下九等區域商鋪的出租率介於90%至93%之間;在廣州CBD珠江新城附近的酒吧街,2016年下半年出租率仍有85%,但到2017年上半年降至70%。目前,廣州的商鋪租金基本處於穩定狀態,有些地方的租金比前些年還低。

2、經濟增長驅動商業地產發展

之所以會出現上面這種情況是因為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表現積極,城市規劃升級提速、產業升級、軌道交通陸續開展,提升了房產商發展零售地產的信心。同時受歐美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國際零售品牌紛紛進駐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的外國商鋪就是最好的例證。

3、房產商轉戰商業地產,租金上漲過快

此外,隨著住宅市場調控政策收緊,不少傳統的開發商開始不同程度進軍商業地產,一些小型的、缺乏經驗的開發商甚至建成體量龐大的購物中心。與此同時,商業物業也變成了大多數投資客戶的首選,結果許多大中城市前些年租金呈現上漲過快的局面。

4、電子商務的發展減少人們去線下消費的頻次

不可否認,電子商務對實體商鋪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明顯快於年均增長11.3%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消費一定的情況下,能在網上解決自然就減少了去線下門店的頻率。而且,在網上購物,客戶往往直奔需求,而線下那這種“隨機性消費”就不會再出現。

5、實體店鋪競爭加劇、成本上漲

除此之外,實體商鋪還要面臨人工、材料成本的增加。隨著消費的升級,顧客更多考慮服務體驗和商品品質,不再滿足於傳統商鋪拼價格的方式,這無疑會加劇商鋪之間的競爭,淘汰一部分商家出去,其他人想進來也會顧慮甚多。

不要說普通商鋪,連擁有大量實體店的品牌都因為成本增高和銷售量下滑等因素的影響而大量撤櫃或者轉型,比如傳統電器零售巨頭國美,現在的銷售收入已不足老對手蘇寧的一半,2017年國美電器已更名為國美零售,向外界傳達了轉型新零售的意圖。

其實,各城市的商鋪市場是有所分化的,簡單來說,一線城市和主要二線城市需求旺盛,商鋪租金仍有長期上漲趨勢。部分二三線城市短期內開發量過大,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空置率可能持續處於高位,租金向下壓力逐步增大,甚至會出現招商困難的情況。


金十數據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地方包括一些熱門城市的個別路段都會出現商鋪轉讓的廣告,似乎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實際情況呢?我們來分析一波。

生意難做嗎?

難,真的難。舉例:我居住的小區2015年我們正式入駐,粗略算下我們小區的居民也不算少,附近也有很多的居民區(3到4個)所以很多商家都來我們小區的這條路上來做生意,賣服裝啊、早點、餐飲還有電影院都過來了。但是3年過去了,服裝店換了一茬又一茬,有些餐飲店也轉讓了好幾次,看起來生意確實挺難做的。

房租高漲是一個重要原因

一家經常去的早餐店(這家是老店從剛開始就在小區做生意)這家店生意我自認為還是不錯的,從來沒有說客不滿的情況。突然發現門口有個幾平米的地方給租出去了,吃飯的時候問老闆什麼原因:房租漲了,過去是1萬一個月,現在漲到1.5萬了。這就是實情,還有門口一家麵館生意相當不錯,後來也是突然轉讓了,原因也是房租太高。可見房租太高是生意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

生意難做的其他原因呢?

如果我們把生意難做都歸咎於房租太貴的話,我個人感覺是有些牽強的。生意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的,做生意是一門學問。在我國的三四線城市的房租個人感覺大部分地區的房租還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生意做不好呢?個人覺得跟自身的經營手段和思路有很大關係,舉例:一個朋友在老家花了十幾萬開了個服裝店,按理說老家的房租並不貴,門店開的位置也屬於繁華地段,但是2年後就是賠的血本無歸。原因肯定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一句老話“生意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現在人不好伺候

無論是做小生意還是做企業,都會發現現在的顧客(消費者)對服務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於價格也越來越敏感講究性價比。個人覺得原因是:第一 、現在人的思想和意識已經很進步了很難用傳統的方法來吸引著他們;第二、現在人確實沒錢了,除去上學或者剛畢業的小年輕們不用為生活發愁外,其他的但凡準備結婚或者結過婚的都要為生活、為房子奮鬥,辛苦的房貸幾乎佔據了家庭總收入的一半,錢不夠自然消費就跟不上了。

綜上,生意是不好做,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的。個人建議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不要輕易去做生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各位留言或者關注勇勇雜談壹貳叄。


勇勇雜談壹貳叄


說起這個話題,我也是深有感觸。湛江的商場越來越多,過去是國貿、世貿、鑫海、怡福、凱德、鷹展……現在動不動就是城市綜合體,鼎盛、萬達、金沙灣,華都匯也要開了。

在湛江,大的綜合體商場如大魚吃小魚一般,讓本來不景氣的中小型商場或是社區商鋪的生意更加難做。現在社區裡只有一些生活服務的還勉強能經營,如髮廊、美容、理療、快餐店、便利店等。上面所說的幾家老牌商場,特別是以購物為主的,裡面的商鋪更是流水似的兵,沒做多久就換一家,有些小商場甚至場內空空蕩蕩。

經濟不景氣嗎?我覺得也不能這樣說,高端的消費少一些,但中低需求還是挺大的。商鋪不好轉手,生意難做最大的原因還是商業模式變了。比如我原來單位一同事,投資30萬,包轉讓費和裝修費,在霞山某條街開了一家200多平方米的米線店,兩個月就停業了。為什麼?

一是運營費用高,每天的租金人工水電費都上千,沒有顧客也要花。二是人們更願意去大商場吃,空調好,吃了還可以逛逛玩玩。三是商場的餐飲店是總店直營或指導,菜式更好吃,管理更專業。

至於零售業也是如此,現在都是實力強大的全國甚至全球的廠商直接入駐城市,選址以城市綜合體為主,產供銷一條龍,質量價格管理都有優質。十幾年前去廣州批發些貨,租一個小鋪頭來賣給街坊的模式,越來越不適合集約化的大商業時代,可能在小縣城小鎮還有市場。

當然,網購也是一個原因,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但實體店的商品即視感、正品保證、快捷擁有、售後服務及快樂的購物體驗是網店替代不了的。我感覺,主要是零售及服務終端的模式變化,使得本已壓縮的實體市場更加艱難,個體式的新店很難生存,原有的老店也受到衝擊和挑戰。

補充一個網友評論:實體店被網絡大佬們玩死後,現在他們自己開始玩實體店了 ,並不是實體店不能做,是一般人很難做。你必須有足夠資金,響亮的品牌,創新的思維。這話沒毛病,一句話,要是你沒資金又沒出色的能力和技術,僅僅只有勤奮,還是別玩實體店了。


湛江縱橫哥


哎,說多了都是淚啊……

我自己有經營一家電腦周邊設備的門店,現在將近入不敷出,關門大吉了快要,虧本轉讓都沒人接手啊!
你們看空蕩蕩的一天天的!

通過我這麼多年的分析,我總結了幾條,為什麼實體店生意不好做且不好轉讓的原因,希望和大家交換下意見:

1.受我國整個的實體實業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投資環境不理想,做的人也就少了!

2.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階段,實體店必然首當其衝。隨著網購的成熟,快捷方便,各式物品應有盡有且價格相對更低,更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實體店受到冷落!

3,那就是經營成本的增加。隨著房地產經濟幾何式的增長,房租也在不斷的攀升,再加上受到環保的制約,好多供應商都停止了生產而導致商品價格的提升,還有僱工的工資,這麼多費用產生怎麼去跟網上競爭!


4.算一數給大家,拿我店為例,租金5萬,轉讓費3萬,貨品3萬,裝修3萬,共14萬,沒錯,現在你想開家店的投入最基本都得10幾萬,沒什麼人買東西,得幹幾年才能回本?誰還轉你的店,喝西北風吧!

不過,互聯網再怎麼風行,在服務,售後,品控,把關這幾方面也不可能替代實體的,我相信,只要與時俱進,多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體優勢也會提升的。

如果覺得說的對的請伸出您的大拇指給個贊吧👍


禾大先生


更新一下:對於評論裡的很多內容說我是在吹,瞎掰一類。難道你們做不到就不允許別人做不到?亦或者你們不知道最簡單的方法對於這類小店鋪最合適嗎?



是在前年的時候租下房子,在蘇州虎丘區邊緣,不到三十平,然後開始裝修。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童裝,因為家裡正好有兩個孩子,接觸的多所以對這一類感興趣。在常熟進貨,每次進貨都要開車去一件一件的挑選。

以上就是店鋪信息了,租金從原來的兩千漲到現在的四千每個月。裝修花了不到一萬,主要是牆紙,燈具一類。店裡的貨物成本一萬多不到兩萬的。這是她的成本情況。


在去年的每個月能有一萬多一點的收入,刨除各項成本,能賺六七千塊錢左右。


但是今年開始,我聽我老舅和我說店裡生意開始不好了,遠遠沒有去年的好做。而我表姐從原來的八點開門九點關門回家到現在的八點開門,九點關門去夜市,12點回家。也明白了生意確實開始難做了,可事實真的這樣嗎?


在四月底的時候我去看我老舅,大家在一起吃飯,我在飯桌上和表姐交談起此事,我姐滿肚的抱怨,說著生意怎麼不好做。我開始給她支招:

實體生意不是不好做,只是你沒有用對方法。馬雲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提出的新零售一說,它的含義其實就是如果你只靠純電商,你是走不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線上結合線下成為新零售模式。


我直接了當的問我姐她的微信是怎麼使用的,表姐打開了手機微信給我,並和我說一直在使用微信進行銷售,我看了她的朋友圈,每天平均數量在30條左右,29條都是產品信息(原諒我在很早之前就把她的朋友圈屏蔽了),好吧,找到問題的根源,那解決問題就輕鬆的多。


因為考慮到我姐這樣的朋友圈內容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只能讓我姐準備一個新的微信(因為屏蔽的人太多了)朋友圈的內容分在早中傍晚和晚上共計四條,早上是兒童健康知識一類專業信息,中午是店鋪的活動信息,傍晚是自家孩子產品展示,晚上可以是產品質量保證,也可以是活動信息(活動信息最好和節日掛鉤,可以說店鋪活動,也可以是指定產品活動,我建議後者。質量保證就是如買到次品可來店裡直接更換)。

這個微信就是我們第一次策劃的線上渠道,我讓表姐在店裡展示,每當有一個顧客來店裡購買衣服,就讓對方添加微信(考慮到很多人不願意加,我讓表姐設置了打九折優惠)。


我們的第二步就是在店門口貼了一些貼紙,貼紙大致內容就是兒童可在家長帶領下免費領取一直棒棒糖,即使不購物也可免費領取。一位小朋友一天僅限一次。棒棒糖能花多少錢?但它能給你帶來的是你意向不到的結果。


在微信裡有好友時,我的方法就是和好友交流,成為朋友,朋友之間的信任遠比顧客和商家之間的高。達到五十人時,我們開始建群維護我們的客戶,塑造一個會健康帶孩子的時尚媽媽,達到一百人時,我們開始進行營銷裡的裂變,方法就是朋友圈積贊,我們進行的是會員政策,會員好處就是隨時隨地任何產品可享受打折。

以上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營銷策劃,而我表姐也有這個方法在一個月內讓自己的利潤翻了兩翻。在上個月底,表姐的利潤已經達到三萬,現在準備把旁邊一家店鋪租下來再開一家店鋪,希望我再幫她策劃。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策劃,也是典型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在所有人告訴你實體難做的時候卻沒有人告訴你怎麼改善實體店鋪經營。其實對於未來的實體,能活下來的全是明白新零售的,所以不要認為生意難做,主要原因是因為你不會做!


我是項目策劃操盤手李心瀚,如果你對互聯網創業感興趣,不防點個關注支持我一下!


李心翰


說到這裡,普法君想起了我們小區樓下的門面房,艾瑪呀,那店主換的那個勤快啊,跟走馬燈似的……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原因:

1、租金太貴



我們小區樓下的小門面房,屬於開發商自有產業,這些門面他們只租不售,且價格還不便宜,一套幾十平米的房租,雜七雜八加一塊,每月租金上萬。

這樣的價格對於一些賣傳統物品的店主來講,壓根吃不消的,一般租上幾個月就要關門歇業。

我們每天進出,看到那些門面你來我往更換的商家有美甲、洗衣、火鍋店、輪滑社、面膜、床上用品、兒童玩具等。

我認識一個洗衣店老闆,也是山東人,他的生意相對較好,但也是吃不消房租壓力,他說他租的那套門面幾十平米,每月房租、物管、水電加一塊上萬,並且每年都要遞增6-8%。

對於洗衣行業來講,生意最好也就是冬天,夏天基本都是白搭,只能出去招業務洗點酒店床單來維持生計。

去年下半年,他還是把臨街洗衣店退掉,在小區內租了間民房來洗衣,算是鬆了一口氣。

用他的話說,哪怕現在生意稍微差點,但不至於整天為門店老闆打工。

2、沒有形成競爭力業態



這個大家也應該清楚,沒有獨特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剩下的只是為門面老闆打工了。

咱看看現在市面上的那些店鋪,無外乎就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如果產品沒有形成競爭力,很難賺取多少利潤。

普法君樓下的眾多租戶中,有一家美髮店始終生意很好,這麼多年來客源一直很穩定,房租怎麼漲他們生意照做,原因就是他們服務態度好,價格實惠,回頭客多,哪怕他們收費高點也無所謂。

那些產品一般,毫無特色可言的門店,說實話我們很少進去,因為他們售賣的產品在大超市都有,無論在價格、後續服務、品牌支撐等方面形成不了他們的獨特優勢,所以我們也很少在那裡消費……

3、盲目開發商業街



這在全國各地都不鮮見,為了創造所謂的商業奇蹟,不少地產開發商拼命上馬各種商業綜合體、商品樓、寫字樓,項目一上馬就開始預售,預售完了交房後就拍屁股走人……

項目竣工後,買下門面的“接盤俠”們才發現:我擦,這特麼四周全是成熟的商業街區,我的門面租給誰吶……

一個區域,鑑於人口、收入等原因,消費始終是有侷限的,明明10個超市就飽和了,你這“咔嚓”一下再建20個,不空置就見鬼了……

因此,綜合租金、產品特色、開發無序等原因,導致很多商鋪入住率始終不高,這種現象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小區商鋪、開發區商鋪等。

對於一些人流量巨大的傳統商業街去來講,則不存在這種現象。


普了次法


不是一般難做,是非常難做!我目前也正在瞭解考察店面!現在街上非常多的店鋪轉讓,親眼看到一間店鋪是在市場旁邊,人流也算旺,開始店主貼出轉讓,轉讓要8萬元。後來過了個把月,變成了旺鋪急轉,轉讓費也降到了三萬!再到現在直接變成了招租了!也就是店主堅持不了了,每個月要交幾千的租金,乾脆放棄了。房東直接招租了!我們這裡在廣州的其中一個區。以前一一條相當於步行街那麼熱鬧的中心地段!月租金一萬五以上,沒十五萬的轉讓費還拿不下來。現在呢一條街百分之六十都是在轉讓或招租!實體店難做,餐飲更難做!所以奉勸做實體店的老鐵,真的的三思!


龍蝦炒飯


曾幾何時,臨街的商鋪一鋪難求,倘要接手,往往要額外付出高於租金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價錢,名曰“轉讓費”;然而斗轉星移,最近幾年,門店的輝煌不再,一些商鋪即使不收“轉讓費”也難以出租、轉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商鋪數量增加

近20年的造城運動,在建設大量住宅樓、寫字樓、辦公樓的同時,亦建造了數量不菲的樓、堂、館、所。物以稀為貴,昔日的稀缺資源——臨街門店已經相對過剩。

二、租金高企

伴隨著房地產高歌猛進,價格芝麻開花,租金水漲船高。通常,商業用房的產權只有40年,而價格卻是產權70年的普通住宅數倍,參照貨幣貶值指數,一般認為如果15~20年不能收回投資,則是虧本的投資。故,門店的租金往往是同位置普通住宅的十幾倍,高企的價格逼死承租者。

三、電商衝擊

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對實體店衝擊強烈,部分傳統商業在夾縫中生存,很多已經難以為繼。

四、經濟新常態

經過多年高速增長,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普羅大眾的收入有限,又被房價、醫療、教育、養老等現實問題困擾,“吃飯穿衣趁家當”,有點錢也不敢大膽消費,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北大屠夫陸步軒


我自己也和朋友一起做過生意,我們家附近也有很多商鋪,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房租無腦攀升,轉嫁給小商戶的壓力太大。我們在2010年左右曾開過一個賣電腦的小商店,結果房東的房租水漲船高。到後來,我們算了一筆賬,忙忙碌碌一整年,我們基本是在給房東打工,自己投入了大筆資金週轉,最終只是領了一份工資。這還是生意不錯,如果生意稍微差點,虧損的也是我們,房東旱澇保收,房租都是提前預交的。迫不得已,我們最終放棄了這個生意。後來那幾間店鋪租給了一個做戶外用具的,再後來又轉租給了一個琴行,現在我有一次經過那一片兒,發現已經有好幾家店鋪又貼出了整體轉讓的字樣。

2,居民消費力下降,生意同質化競爭激烈。

我們的錢大部分都投在了房子、教育和醫療上,真正的日常消費反而能將就就將就,貨比三家幾乎成了常態。而一些後來做生意的人,往往只看到了別人賺錢並不瞭解他們背後的付出更沒有他們的渠道。跟風似的做生意,只會害了自己坑了別人。以前我們這兒興起過板栗餅,今天剛剛開了一家店,明天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最終很快把這行做死了,大家一起賠錢。

3,電商的衝擊和新生代購物方式的轉變。

不得不說,各類電商的出現的確改變了很多人的購物習慣。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從網上購物的人已經佔了很大的比例。甚至有人去實體店試衣服,試好後又從網上購買一模一樣的衣服,畢竟價錢上要便宜很多。再加上現在的物流也很方便,甚至有些年輕人的吃穿用度都是從網上購買的。

4,服務類和體驗類商戶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按摩店、藝術班、輔導班、健身房、KTV、親子樂園等等生意之前都還不錯。畢竟這些服務是網絡很難替代的。但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房租貴,最後只能轉嫁給消費者。近幾年也有人抱怨不怎麼賺錢了,消費者明顯不如以往多了。

綜上所述,實體店的生意確實不太好做了,主要原因還是消費者兜裡錢不多,房租又太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