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本质就是现象”,是诡辩吗?

黑格尔的“本质就是现象”,是诡辩吗?

在黑格尔的哲学里,事物的本质就是“现象”,本质是通过现象之间的联系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偏见的话,即使从黑格尔的角度看,中国象哲学也是更加根本的哲学,而不是什么单纯的“朴素哲学”。

对此,有人说:

“——本质就是现象?虽然没读过黑格尔的德语原本。反正要么是翻译瞎掰黑格尔,要么是黑格尔自己瞎掰。从爱瞎掰的习性看,多半是他自己在胡诌。”

为了让大家认清辨证与诡辩的关系,就看看下面几种关系。

首先:诡辩的特点大都从割裂上下文的关系开始。

比如上面原文黑格尔的思想对“现象”是有限定的:

[“象”就是真实不虚的现象。… 黑格尔认为,休谟之所以否定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普遍因果关系,主要是他把虚假的现象和真实的现象混在了一起。]

也就是说“现象即本质”的基础是指“真实的”现象。举个例子,比如你扶老携幼“学雷锋”。如果出于恻隐之心,看见老奶奶想想自己的奶奶,看见儿童想起自己的孩子,这时你扶老携幼这个现象就是“真实的”(因而也就是你的本质)。相反,如果你只不过是为了捞个好名声,借此往上爬,获取额外的利益,你扶老携幼的举动就是“虚假的”,是“假象”,不是黑格尔说的“现象”。

黑格尔的“本质就是现象”,是诡辩吗?

第二,形而上学的辩证法,跟我们政治课本说的相反,是从运动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如果静止的看,谁都看着是胡说。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柔弱的幼儿在成长,刚强的壮年要老去,弱胜强就不难成立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如此,本质和现象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个不断追溯的过程,本质一旦被认识,就成了现象;这时候又需要追索后面这个现象的本质。

举个例子,我们中学上历史课,到了大学不一样了,到研究生时,历史又不一样了,这个“现象”说明“历史”的本质是“编史”。明白了这一点,“编史”就成为了“现象”,我们就要进一步挖掘“编史”这个“现象”后面的本质,就会发现,“历史” 成为“编史”, 本质上是“有很多见不得人的史实”。那么这些史实又成为现象,我们这样一步步追溯,就可以把历史的真正本质闹清楚。

黑格尔的“本质就是现象”,是诡辩吗?

国内专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曾经说过,康德哲学是中国人训练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夏令营”,他留给后人的问题是最多也最有价值的,要搞清这些问题,甚至要进入到这些问题,没有那种被康德提升到了“纯粹理性”层次上来的思辨能力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但黑格尔完全不同,《精神现象学》不是仅仅训练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是对人的精神生活和人性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教养”。

这个辩证的过程是不严谨的实证唯物论无法理解的。科学实证讲一是一,二是二,可惜世界不是如此固定的,到了量子世界就连爱因斯坦的大脑都懵了。

黑格尔的“本质就是现象”,是诡辩吗?

最后说诡辩的最后一招:“偷换概念”。

黑格尔的“现象即本质”,相当于说“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到了诡辩者嘴里,就给歪曲成了“我们可以说,男人是人,或者说男人是人的一部分,但是没有会说人就是男人。”

康德与黑格尔的辨证思维没有大的不同,黑格尔的说法,很多都是从康德那里发展过来的,很多误解黑格尔哲学的观点曲解了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