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中國東三省,在與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作戰取得一系列勝利使得日本變得更加膨脹。由於地緣因素,日本與蘇聯為了爭奪遠東地區的霸權,雙方積怨已深,終於在1939年爆發戰爭。

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

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有“北進”和“南下”兩種方案,所謂“北進”是指進攻蘇聯,而“南下”就是進攻中國和東南亞。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了蘇聯,所以也有了北進的勇氣。日軍高層在關東軍下克上主導之下默認了其北擊蘇聯的戰略後,關東軍首先在圍繞張鼓峰和蘇軍反覆爭奪進行了小規模衝突,其中偽滿洲國軍隊也參與其中,衝突結果以蘇軍勝利佔領張鼓峰,日軍退敗而結束,兩國簽訂了條約,約定領土邊境維持不變,日軍企圖將邊境線推至張鼓峰地區以外的計劃流產,此次衝突蘇軍出動了坦克、飛機、火炮等重型武器,而且人數也也是日軍的一倍,而日軍只有火炮,所以日軍樂觀的認為蘇軍勝在武器人數,自己完全有一搏的機會,為後續諾門坎大規模戰役奠定了埋下了伏筆。

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繳獲的日軍頭盔和水壺

其實日、蘇兩國都明白張鼓峰事件只是雙方的一個試探,後續必定有一次真正的較量,所以該事件後雙方都開始進行了下一場戰役的準備,斯大林提前將朱可夫從西線調往遠東地區,著手瞭解佈置,並調給其足夠的坦克,飛機等武器,日軍方面由小松原太郎負責,此次行動日、蘇分別代表的是偽滿洲國和外蒙古,號稱日本坦克之王的吉丸清武率領的第一坦克師團加入了此次戰役。

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蘇軍火炮

朱可夫知道要發揮出蘇軍遠程火炮的威力,必須先消滅日軍空中力量,得知有日軍偵查部隊前來,用特殊音響器材製造出火車,汽車運送戰略物資的準備的聲響,日軍誤以為還沒做好戰役準備,引誘猶豫不前的日本空軍前來偷襲,派出早做準備的蘇聯飛機,重創日本空軍,奪取了制空權,後續日軍再也沒有增派日本空軍,這個和其高層保守的戰略思想有關,不敢擴大戰役態勢,而斯大林一開始就定下了集中力量一舉摧毀日軍挑釁的決心,使其不敢攻擊蘇聯,為以後和德國開戰免除後顧之憂。

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朱可夫元帥

戰役開始後,蘇軍火炮射程大於日軍的優勢凸現出來,日軍陣地只能赤裸裸的遭受炮擊,而日軍炮兵陣地射程無法覆蓋蘇軍炮兵陣地,而且只要一開炮就暴露位置遭到蘇聯空軍的襲擊,而坦克戰中,雖然吉丸清武大佐的97式性能和蘇聯的БТ-7可以一敵,但是日軍坦克數量和蘇軍相比實在太少,坦克消耗戰中,日軍坦克喪失殆盡後,蘇軍仍有大量坦克,所以相當於日本空軍、坦克部隊和火炮部隊都被消滅,只有步兵血肉相拼,雖然靠著夜戰和“肉彈”戰術甚至往哈拉哈河裡投入細菌武器(未對蘇軍造成影響反而感染了自己的部隊)摧毀了不少蘇軍坦克,但是結果可想而知。日軍最終以失敗告終,指揮官小松原太郎回國後由於受到國人指責導致大批日軍喪生自殺身亡。

日本妄圖稱霸亞洲,此戰之後,日本談蘇色變

小松原太郎

諾門坎戰役的失敗,讓日軍大本營從此對北進策咯有了極大的顧慮,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之後,希望日本從遠東地區進攻蘇聯,策應德軍東線戰場,然而由於諾門坎戰役的失敗,日軍對蘇聯的鋼鐵洪流產生了揮之不去的陰霾,不敢出兵進攻蘇聯,當蘇聯得知日本不會進攻蘇聯之後,便把遠東地區的日軍投入蘇德戰場,從莫斯科會戰中,補充了數十萬的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