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爲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結合上期文章,點擊可查看

本期話題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決策向西,成為了西方霸主?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肆 東征

讓中原諸侯第一次見識了老秦人風采的人,是春秋賢君秦穆公

作為秦國東征國策最高明的策劃者與最堅定的執行人,秦穆公的一生都在為秦國挺進中原的事業而奮鬥不息。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在剛剛即位的那一年(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就迫不及待地親率師旅,攻打茅津。

茅津的故址在陝州河北縣以西二十里,靠近今天的三門峽。攻克茅津,意味著秦人的雙手已經推開了中原的大門。

這讓秦國的近鄰晉國感到緊張。

志在稱霸的晉獻公顯然洞悉了秦穆公的戰略意圖,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作為姬姓諸侯中的最強者,晉國是不會允許秦人染指中原政局的。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因此,就在秦穆公攻打茅津的四年之後,公元前655年,晉獻公使用假途滅虢之計,一舉攻佔了黃河兩岸的虞國與虢國,遮斷了秦國挺進中原的道路。

這是一次極其危險的軍事行動,它讓我聯想到了1999年的6月10日深夜,俄羅斯駐波黑的空降兵部隊經過七個半小時、五百公里的急行軍,搶在英國弗里爾空降旅之前奪佔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的故事。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從北約聯軍的虎口中奪食,是一次足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冒險。

同樣的,佔領北虢國,阻擋秦軍東進,秦、晉兩大國的迎頭對撞就在眼前了!

但是老謀深算的晉獻公似乎並不打算立即與秦國展開一場全面戰爭,就在發動滅虢戰役的幾乎同時,他又展開外交佈局,將女兒嫁給秦穆公,試圖通過聯姻的方式維持與秦國之間脆弱的和平。

當穆公的新夫人在晉國陪臣的護送下來到秦國的時候,晉獻公還特別讓她捎帶了一件意味深長的禮物:獻公將虞國的亡臣百里奚作為穆公夫人的陪嫁送來了秦國。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從百里奚的身份上推測,他的到來可能暗示著晉獻公與秦國和談的兩個條件:

其一,將百里奚這個虞國的亡臣送來秦國,應該是警告秦穆公,虞國現在已是晉國的囊中之物,晉國不會允許秦國通過它的新佔領區向中原伸手。這是晉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是不容談判的利益紅線。

其二,百里奚是以陪嫁的身份來的,這暗示著晉獻公對未來秦、晉雙方外交關係的定位:希望秦國為了維護雙方的聯姻之誼,放棄東進戰略,轉而成為晉國穩定西疆的藩籬。

晉獻公大大低估了秦國進取中原的決心!

我想,當秦穆公收到這份一廂情願的禮物,他應該感受到了晉國這個姬姓諸侯深刻的傲慢:在晉獻公的眼中,秦國仍是西周時期那個為周天子看家護院的“西垂大夫”。

如果秦國真的按照獻公的計劃與晉國達成這份默契,那麼舊日為周天子看家護院的老秦人將成為晉國的新保鏢。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建國之前做周天子的奴才,現在立國已過百年,卻要做奴才的奴才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對老岳父,秦穆公的心裡定然是一腔怒火。

但他畢竟是一位涵養深厚的政治家。

在讀懂了晉獻公的這點兒傲慢心思之後,秦穆公並沒有立馬跟他掫桌子翻臉,

他艱難地做出了一個讓後世稱賞不已的決定:重用百里奚。

長期僻處西戎,使得秦國極度缺乏熟悉中原政治的智囊。又因為在中原諸侯眼中的戎狄印象,山東人才普遍不願意入秦謀政。

就像這個被捆著送來的百里奚,剛剛到達秦國就叛逃到楚國去了。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這對於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重用百里奚的秦穆公來說,不啻為當頭一棒。

堂堂一國之君正要猥自枉屈地抬舉一個亡國的陪臣,但這個年過七旬的老朽居然就不識抬舉!換做第二個人,恐怕誰也不會像秦穆公這樣禮賢下士了。

但就如清太宗皇太極對一眾不服氣的大臣解釋自己為什麼要招降並且重用洪承疇的原因時說的那樣:“咱們辛辛苦苦地努力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要挺進中原嗎?可是進了中原,兩眼一抹黑,咱們不認識路啊!這個洪承疇就是咱們的眼睛和耳朵。”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為了找回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秦穆公花了五張羊皮向楚國的邊吏贖回了百里奚,並且將國政託付給他和他的朋友蹇叔。

本來,將百里奚送來秦國,是晉國一招霸道的先手。

但現在,秦穆公卻針鋒相對地下出了一招讓晉國始料不及的高明的後手:就在秦穆公任命百里奚和蹇叔為上大夫的那個秋天,他便親御秦師,向傲慢的晉國宣戰了。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伍 崤之戰

如果不是因為晉獻公在此時去世,晉國隨即發生了驪姬之亂,或許秦、晉之間的矛盾會演變成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

但歷史就在戰端剛剛開啟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晚年的晉獻公廢嫡立愛,為了扶立愛妃驪姬的兒子奚齊上位,下毒手迫害太子申生和他的兩個兄弟重耳、夷吾。

最終申生自殺,重耳和夷吾先後流亡國外,晉國的內亂讓秦穆公看到了通過外交手段扶植親秦政權進而影響晉國政治的可能性。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先後在夷吾和重耳的身上投下了注碼。

率先與秦穆公接觸並尋求政治幫助的是夷吾。

為了說服秦穆公發兵,助自己回國即位,夷吾開出了讓秦國無法拒絕的豐厚條件:只要秦國助他即位,他將把黃河以西的八座晉國城池割讓給秦國。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中國歷史上建都於關中的政權,其國防安全的東翼始終離不開兩個關鍵性的戰略要地:函谷關(潼關)與蒲坂。

作為東大門的函谷關南阻秦嶺,北塞黃河,是出入關中的鎖匙要地,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它也有一個阿坎琉斯之踵,就是北側的蒲津渡。這裡為進攻的一方提供了繞過函谷關直入關中腹地的可能。

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馬超糾集十部聯軍,重兵十萬,企圖將西征的曹操擋在潼關以外,曹操就是經由蒲坂繞過了潼關天險,並最終擊敗馬超的。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對這兩處戰略要地的爭奪,晉國都搶在秦國之前佔據了先機。

早在公元前655年消滅虞、虢二國的時候,晉獻公就在函谷關以西、潼關以東的地方設置了桃林塞,並派兵駐紮,等於把住了關中的東大門。而晉國的河西八城則牢牢地控制著蒲津渡這個關中的東側門。

桃林塞和蒲津渡都掌握在晉國手中,意味著身處關中的秦國門戶洞開,無險可守。正因如此,晉國的河西八城才讓秦人垂涎欲滴。

但是,在秦國的幫助下如願回國即位的夷吾(即晉惠公)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

雖然秦穆公通過戰爭最終得到了河西八城,鞏固了東部的國家安全,可秦國通往中原的道路仍然死死地扼在晉國的手中。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為了徹底扭轉這一戰略態勢,秦穆公只得故技重施,結交晉國的流浪公子重耳,希望他執掌晉國之後能為秦國的東進戰略帶來轉機。

當晉文公重耳剛剛即位的時候,秦國的東進戰略似乎獲得了一線曙光。

公元前635年,因為叔帶之亂而流亡鄭國的周襄王向晉國發來了求援信,希望晉國念同姓之誼,助自己平定叛亂,重返洛邑。

襄助晉文公平定叔帶之亂的秦國原本打算借船出海,藉著平叛勤王的義舉擴大自己在中原的政治影響,但結果卻讓秦穆公大失所望。

回到洛邑的周襄王為了感謝晉國,不但賜予晉文公珪鬯弓矢,命他為伯,還把周天子直轄的河內之地也一併賜給了他。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晉國名利雙收。

反觀興師勤王的秦國卻沒有任何斬獲,這顯示出面對著中原政壇錯綜複雜的外交博弈,初出茅廬的秦國還太稚嫩,遠不足以同底蘊深厚的中原強國晉國相抗衡。

但這次失利也讓秦穆公看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爭奪中原政壇的主導權這個問題上,秦晉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難以調和的,要想成為中原霸主,秦國就必須跨越晉國這道障礙。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在晉文公執政的短短八年中,這位花甲登基、飽經滄桑的傑出政治家將晉國的霸業迅速地推向巔峰,同時也暫時壓制住了秦國迅猛的東進勢頭。

但是到了公元前628年,巨星終於隕落。

晉文公的去世讓晉國的輝煌霸業失去了最重要的主心骨,也讓經歷漫長等待的秦穆公看到了爭霸中原的機會。

正當晉國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國喪的悲痛之中時,相鄰的秦國卻在秘密地策劃一次進軍中原的偷襲行動。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這次軍事行動的起因是秦穆公得到了一份來自中原諸侯鄭國的情報。

報信人要求秦穆公派兵襲鄭,並表示將在秦軍到來的時候為他們打開鄭國國都的城門。

秦穆公將此視為進軍中原的絕好機會,但他的想法卻遭到了百里奚和蹇叔兩位輔政大臣的堅決反對。

兩位老臣反對的原因是:秦國即將採取的這次軍事行動屬於偷襲戰。偷襲的戰術能否奏效,取決於軍事行動能否高度保密。

秦國距離鄭國千里之遙,從關中出兵襲鄭,必須穿越好幾個諸侯國的領土,尤其是晉國控制下的崤山地區,保密工作勢必失敗。而一旦行動洩密,側敵行軍,千里奔襲的秦軍將面臨晉軍危險的半路截殺。

因此,偷襲鄭國實際上是一次充滿了僥倖心理的軍事冒險。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或許是秦穆公對挺進中原的願望太過迫切,又或者是他為此經歷了太長的等待,蹇叔和百里奚的正確主張被秦穆公武斷地拒絕。

最終的結果正如兩位老臣所預料的那樣,暴露了行蹤的秦軍遭到了晉軍的伏擊,在崤山全軍覆沒,三位統兵主帥——百里奚之子孟明視,蹇叔之子西乞術和白乙丙悉數做了晉軍的俘虜。

崤之戰是秦國在中原諸侯面前的第一次獨立亮相,但不客氣的說,這是一次醜陋的亮相。

醜陋不僅因為軍事策劃上的諸多疏漏,更因為秦國對中原政治原則和外交邏輯的隔膜。

《秦本紀》中記載,奔襲鄭國的秦軍經過了成周的北門。按照禮制,諸侯的軍隊經過王畿,戰車上居左與居右的士兵必須脫去甲冑,下車步行,以示對周天子的尊重。

但長期與戎狄雜處的秦國士兵不熟悉中原禮儀,違制的戰車數量竟然多達三百乘。

在城上觀兵的周王孫滿輕蔑地說:“秦師無禮,不亡何待?”

泱泱大國秦國的軍隊竟然被王室中一個乳臭未乾的後生小子這樣鄙視,可見當時秦國在政治和外交上需要補課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不僅如此,在得知偷襲行動洩密之後,秦軍的三位主將合計:大老遠的出來一趟,人吃馬嚼,花銷也不少。就這麼兩手空空地回去,實在不甘心。

於是在回程的路上捎帶手把親附於晉國的姬姓諸侯滑國給滅掉了。

這一魯莽的行動直接激怒了還在為晉文公守喪的晉襄公,導致晉國以哀兵必勝的姿態設伏於崤山,這才有了秦國在崤之戰中的慘敗。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軍隊是國家的名片。

而在這次出征的過程中,秦軍給整個國際社會留下的印象是:貪婪、粗鄙、缺乏紀律。

相比於後來楚莊王舉兵圍鄭,卻能彬彬有禮地接受鄭國的投降,恢復鄭國的社稷,同屬蠻夷的秦國其漢化的程度確實太低。

要想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展示軍事肌肉之餘,對外輸出價值觀念,爭取國際認同,建立政治和道義上的軟實力優勢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就像最初稱霸的齊國那樣,以“尊王攘夷”的旗號凝聚人心,然後統領八國聯軍合力攻楚,逼迫新興強國楚國簽訂召陵之盟,承認齊國的領導地位,最終實現霸業。

類似這樣複雜的頂層戰略設計,當時的秦國還無法駕馭。

這不是靠引進一兩個像百里奚這樣的山東人才就可以完成了,大國底蘊需要長期的涵養與培育。

尾聲 從東征到西進

崤之戰帶給秦國的教訓是慘痛的。

雖然經過秦穆公臥薪嚐膽的不懈努力,秦國最終向晉國報復了這一箭之仇,但是在春秋時期的秦晉交鋒中,從總體上看晉國仍然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這不僅因為晉國憑藉著對桃林塞和蒲津渡的控制建立起了易守難攻的地利,更因為長期擔當中原盟主的晉國能夠凝聚中原諸侯合力對抗來自秦國的軍事壓力。

以一國敵眾國的秦國在戰略上顯然是吃虧的。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但疏於中原政治的秦國也不是沒有發展空間。

在秦穆公執政的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秦國西鄰的戎王派遣使者由余來到了秦國。

在接見由余的時候,秦穆公向這個成長在戎狄的晉國後裔詢問:中原諸侯國在嚴密的政治制度管理下尚且不時生亂,為什麼缺乏政治制度建設的少數民族政權卻表現得更加穩定?

由余回答說:

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滛。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簒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秦本紀》

這篇宣揚戎狄的無為而治優於中原禮義制度的演說,我推斷,除了秦國之外的任何一個春秋大國,無論齊、晉,就算是曾經被視為蠻夷的楚國都會當它是一篇荒唐透頂的鬼話。

因為這些融入中原文明的國家早已建立起了對華夏禮義的絕對信仰,也因此構成了他們排斥少數民族政治文化的思想教條。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和他們相比,疏於中國,親於戎狄的秦國卻沒有這樣的桎梏。

由余的話甚至帶給了身陷戰略困境的秦穆公一個新的啟示:當東進中原的戰略受阻之後,秦國正可以利用熟悉西戎的優勢向西拓展勢力範圍。

事實上,正是在由余的幫助之下,秦穆公最終決策西向,滅國十二,拓地千里。

秦國由此成為了西方最強大的國家。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但是,取得這一成就的秦穆公終究不夠資格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樣的中原霸主分庭抗禮。

因為憑藉秦穆公一人之力,他無法打通秦國與中原諸侯之間的文化隔閡。

事實上,秦穆公本人對中原文明的瞭解,其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秦本紀》中記載,當秦穆公去世的時候,為他陪葬的人殉高達177人,其中還包括了秦國賢臣子輿氏的三位成員:奄息、仲行、針虎。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連陪葬陶俑在正統的禮義觀念中都會被視為野蠻,更何況是以賢臣作人殉!

因此司馬遷在《秦本紀》中引用前人的評論說:

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覇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姓,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秦本紀》

華夷文化的隔閡為秦國的東進築起了高牆。

終春秋之世,偏居西方的秦國始終沒有擺脫在中原諸侯心中的蠻夷形象。

它從未如願像齊、晉和楚國那樣召集過中原諸侯的會盟,周天子也從來沒有正式授予秦君“伯”的稱號。

一生都夢想著東進問鼎中原的秦穆公,為什麼最後卻偏霸西方?

秦穆公留給贏氏子孫的那個東征的夢,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等到戰國之世來臨,那時的秦國將沿著穆公曾經的道路,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End--

歡迎走進小書房1538

一個有趣有料的小房間

同文學來一場充滿溫情與敬意的邂逅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