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在中國通俗歷史小說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某些在歷史上原本不那麼出名的人物被美化,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而某些原本在歷史上有顯赫功名的人卻被醜化,成為人人臭罵的大反派大奸臣。

其中,蘇定方就是其中的一個——為國家開疆擴土,堅守疆土至七十六歲,在小說戲劇中卻被醜化為狡詐小人的老將軍。

相信看過影視劇《隋唐英雄傳》的人對蘇定方這個人應該不陌生。

作為大反派之一,蘇定方先是跟在竇建德身邊賣命,並且在進攻燕山時用暗箭射殺了燕山公羅藝。後又跟“正義之師”唐軍作對,戰敗後投奔竇建德餘黨劉黑闥。在紫金關外,他用計亂箭射殺了羅藝之子羅成。以奸臣形象成為唐朝一員後,設計殘害羅藝之孫羅通不成,反被剖腹掏心而死。

他連番使用陰謀詭計,殺害羅藝羅成父子,實乃小人行徑。然而在歷史滾滾長河中,蘇定方卻像一顆明珠閃耀在初唐的天空。他事實上是個十分驍勇善戰忠義正直的人。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其字定方行走於世間,多被他人所知,是唐朝傑出的軍事家,為唐朝凌煙閣諸多功臣之一,在才能和人品上都有值得稱讚和學習的地方。

01

少年英才

作為隋朝末期行走亂世之人,蘇定方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他驍勇多力,膽氣過人,自十五歲始便跟隨其父蘇邕征戰,率先衝鋒,身先士卒,為州郡討伐賊寇。其父死後,他敢於承擔重任,接替父親郡守地位,以傑出的領導才能統領部下,大破清河叛軍並斬殺首領張金稱和邯鄲叛軍首領楊公卿,使得叛軍盜賊等不敢靠近附近的州府。

02

參與起義

隋朝末期,開始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蘇定方投奔於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麾下,並被高雅賢收為義子。在竇建德敗亡後,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麾下,參與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戰功。之後劉黑闥也敗亡,蘇定方便隱居鄉里,直到貞觀初年被唐太宗啟用,跟隨名將李靖學習軍事理論。

從這裡看,蘇定方是十分忠誠和正直的,在亂世中追隨的只有竇建德和劉黑闥兩人。而劉又是竇的舊部,所以從某種角度看,蘇定方追隨的只是竇建德一人。而竇建德是當時有名的德賢之人,蘇定方追隨的正是他身上的德賢。所以在兩人失敗之後他便隱歸故里,不再參與亂世之爭。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而從唐太宗和李靖對蘇定方的任用和認可也可以看出他具有傑出的軍事天賦。乃至後來蘇定方遇上才德兼備的青年裴行儉,感嘆“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後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使得裴行儉成為唐高宗後期的著名將領,為大唐重置安西四鎮,被後人稱為“儒將之雄”,也算是對蘇定方出神入化的軍事才幹和大公無私的品德修養的一種體現。

03

亡東突厥

630年,蘇定方隨李靖進軍攻擊東突厥頡利可汗。蘇定方受李靖之命帶二百騎兵秘密發動突襲,使東突厥潰不成軍,頡利可汗與隋朝的義成公主僅帶數十騎隨從逃跑,餘眾都俯伏投降。此戰唐軍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而奔逃的頡利可汗先後被李勣和張寶相攔截並俘獲,東突厥至此滅亡,國土歸入唐境。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這場戰役中,蘇定方雖然不是領軍主帥,但他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對時機的把握恰到好處,闖入敵營,為李靖等人打開一道突破口,使得東突厥防備不及,東突厥可汗倉皇出逃,最終東突厥被滅亡。

04

援救新羅

655年,高句麗聯合百濟等國進犯新羅,新羅向唐朝請求援助。唐高宗令蘇定方與程名振率軍一萬討伐高句麗。高句麗將領見唐軍人數甚少,便大意輕敵直接進攻。蘇定方率部下奮起反擊,最終以少勝多,大敗高句麗軍,殺俘一千多人,焚燬其外城、村落後回師。

面對以少對多的不利局勢,蘇定方沒有慌亂也沒有奔逃,而是率領部下奮起反抗,並且最終以少勝多,可見蘇定方具備極高的軍事素養和領導天賦,哪怕局面對己方不利,他也能通過良好作戰來控制場面。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05

擊西突厥

同年,蘇定方隨從程知節征討西突厥。在總管蘇海政連場激戰均未能決出勝負,西突厥又增援兩萬騎兵的情況下,蘇定方當機立斷率領五百名精壯騎兵,翻越山嶺直搗敵人後方軍營,最終使得西突厥大敗,被斬殺一千五百多人。

然而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勞,假傳詔命以自己代替程知節的總管位置,命令士兵不許深入敵軍腹地,使乘勝追擊的大好機會白白流失,並且軍士和戰馬也因為每日操練而疲憊不堪。蘇定方看在眼裡,心急如焚,勸程知節將王文度關押拿回軍隊掌控權並且啟奏天子。但是程知節卻沒有聽從,任由王文度作威作福。

唐軍到達恆篤城的時候,有胡人投降歸附。王文度意欲將投降的人全部殺死,以掠奪他們的財物。蘇定方反駁說:“如果這樣處置,那便是自己當賊,又怎能說是討伐叛逆?”王文度固執地將歸降的胡人殺死。等到眾人瓜分財物時,獨蘇定方一人分文不取。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656年年末,唐軍無功而返,王文度除名為民,程知節被罷免官職。

值得一說的是,程知節便是《隋唐演義》裡大名鼎鼎的程咬金,而事實上,程咬金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道德品質都不如蘇定方。在唐史上,程咬金不過默默無名之將,而被評書塑造成大反派的蘇定方事實上卻是配享武廟,保衛四方的大將軍。

06

滅西突厥

657年,高宗命蘇定方再次征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從金山北面出兵,收降西突厥處木昆部首領,一路進發。賀魯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應戰,命左、右翼包圍蘇定方的一萬將士。蘇定方因地制宜,命令步兵佔據制高點,又親率強勁騎兵擺好陣勢迎擊敵軍,使得突厥軍發起三次衝鋒都無法攻入。

所謂“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此時蘇定方看突厥軍士氣不振乘亂進攻,在三十里的戰線上與突厥軍展開激戰,斬殺了突厥人馬數萬,殺其敵方將領二百人,突厥軍奔潰大逃。

蘇定方率兵追擊,正好遇上天降大雪。部將請求休息,蘇定方卻認為這是追擊的好時機,因為敵人必定依恃大雪,以為我軍不能前進而停下休整兵馬。於是領兵踏雪進發,晝夜兼程,趁突厥軍狩獵時無備,縱兵進擊,擊敗賀魯的部屬數萬人。賀魯率其殘部繼續逃亡,蘇定方窮追不捨,最終俘虜賀魯。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息兵後,蘇定方令西突厥諸部各自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同時開通道路、設置郵驛、掩埋屍骨,慰問百姓疾苦,劃定部落地界,恢復畜牧業生產,並且將賀魯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全部歸還原主。

658年十一月,蘇定方凱旋歸來,被升為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此次征伐戰果顯赫,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降附,整個西域歸入唐朝的掌控之下,唐朝的勢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亞。

07

開拓西域

659年,蘇定方以少勝多,於烏海大敗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

同年冬,西部地區有三個國家反叛並攻破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高宗詔令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再度西征。

抵達葉葉水後,蘇定方挑選一萬餘精銳飛馳突襲,一天一夜強行進軍三百里,至天明時到達城外。三國叛軍首領都曼大驚,在城門外倉促應戰,被打得慘敗,逃到馬保城。蘇定方乘勝追擊,直逼城門,並與後續趕來的部隊形成合圍。都曼無計可施,無奈下將自己捆綁起來,出城投降。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660年春,蘇定方凱旋而歸。在處置都曼時,蘇定方因為答應過都曼保他一命而向唐高宗請求饒恕都曼。唐高宗為成全蘇定方信義便赦免了都曼,並且將蘇定方並升任為左武衛大將軍。

661年,唐朝對原屬西突厥勢力範圍內的蔥嶺以西諸國再次進行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至此,唐帝國統轄的西部疆域直抵鹹海,臻於極致,為中華歷代之最。

08

滅百濟

而在當時,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新羅王金春秋於是上表向唐高宗求救。

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又以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領新羅兵協同唐朝大軍作戰。

蘇定方率大軍從山東渡海,一路殺將過去,百濟傾國而出都無法抵擋,最終百濟國王只能無奈投降,與其王公大臣一併全部被俘獲。這期間百濟曾借來日本援兵,然而皆不足以抵擋蘇定方勢如破竹的攻勢,被殺得大敗而歸。

至此,蘇定方先後滅三國,擒三王,前後獲賞賜的珍寶無以計數。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此時蘇定方已經是六十八歲高齡,不僅擁有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在實戰經驗上也十分豐富。昔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卻被小人讒言,使得老將軍空有報國心卻無施展的機會,最終滿懷遺憾病死異國。而現在的蘇定方卻是老當益壯,仍在前線奮鬥不止,也算是身為老將的一種榮光。

09

攻高句麗

660年末,蘇定方回國獻俘後不久,唐高宗開始策劃第二次對高句麗的征伐,他命契苾何力、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四人率兵分道進擊高句麗。

661年,蘇定方從水路進軍在浿江(今朝鮮大同江)大破高句麗軍,屢戰屢勝,於是進軍包圍了高句麗首都平壤。而此時北線的陸路唐軍進展卻相對緩慢,高句麗軍固守鴨綠江,使唐軍渡江無法,雙方一直僵持到九月底。

天氣開始寒冷,鴨綠江水結成堅冰,唐軍在契苾何力的率領下踏冰而過,鼓譟奮擊,高句麗軍大潰,唐軍追擊數十里,斬首三萬級,其餘部眾全都投降。

就在蘇定方與契苾何力形成合圍之際,邊境發生叛亂,唐高宗讓契苾何力前往平叛。合圍不成,加上大雪封道,新羅後勤支援受阻,蘇定方陷入苦戰,久攻不下。於是明白已經錯過最佳時機的蘇定方班師回國。

10

病逝前線

663年五月,唐朝西北邊境局勢動盪,吐蕃與吐谷渾互相攻伐。吐谷渾被打敗之後,吐谷渾可汗率領數千帳部眾放棄國土投奔涼州,請求移居唐朝內地。高宗任命蘇定方為安集大使,作為吐谷渾的後援。

年逾古稀的蘇定方在西北邊陲嘯嘯馬鳴、瑟瑟寒風中,度過他戎馬生涯的最後時刻。

667年,蘇定方在西北病逝,終年七十六歲。高宗下詔,追贈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號“莊”,意為威而不猛。

蘇定方一生征戰四方,功績過人,卻為人正直,不狂妄自大,此是為“威而不猛”。

滅三國、擒三王,他才不是大奸臣!

定方定方,蘇定方人如其名,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安定四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疆域在高宗時期達到了巔峰。想來唐高宗是有資格說這一句的:蘇烈在手,天下我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