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钢结构)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案例1

  背景

  【案例2A20035】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一重钢结构厂房,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全部为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

方式主要为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由于建筑用途特殊,局部使用的厚板设计中有Z向性能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进行复验。

  事件二: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进场较早,但保管完好,进场9个月后才开始使用,监理工程师要求全数重新复验,施工单位认为进场时必要项目已验收合格,无需再验,后经建设单位协调,重新进行全数复验。

  问题:

  1.事件一中,除了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外,还有哪些情况的钢材也必须全数复检?

  2.事件二中,监理工程师要求重新复验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施工单位螺栓连接副进场检验和重新全数复验时,都应检验什么项目?

  分析与答案1:

  除了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外,在下列情况下钢材也必须全数复检:

  ①国外进口钢材;

  ②钢材混批;

  ③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④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⑤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分析与答案2:

  监理工程师要求重新复验合理;

  理由:当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保管时间超过6个月后使用时,应按相关要求重新进行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单位螺栓连接副进场检验和重新全数复验时,都应检验的项目是扭矩系数。

  案例2

  背景

  【案例2A20035】

  某耐火材料厂新建一重钢结构厂房,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上部分全部为型钢构件,钢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

  局部钢柱间承压型连接节点摩擦面在现场加工处理,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上报摩擦面处理具体施工方法,并指示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施工单位提出异议。

  事件2:

  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构件连接时,先将构件就位,然后用高强螺栓连接定位。复核位置后,以一边向另一边的次序初拧和终拧。安装完毕后,质检人员专门新购置一把饭手对终拧值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过程存在不妥,责令施工单位整改。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提出异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事件2中,施工过程存在哪些不妥?并写出正确做法。

  分析与答案1:

  施工单位提出异议合理。

  理由:当高强度连接节点按承压型连接或张拉型连接进行强度设计时,可不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试验和复验。

  分析与答案2:

  施工过程不妥之处有:

  不妥之一:用高强螺栓连接定位。

  正确做法:应先使用安装螺栓和冲钉定位,然后换高强螺栓拧紧。

  不妥之二:从一边向另一边次序初拧和终拧。

正确做法:从节点中间向边缘施拧。

  不妥之三:质检人员专门新购置一把板手对终拧值进行检测。

  正确做法:质量检测用板手与校核施工扭矩板手的标准板手应为同一把板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