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

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執意要對吳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結果被夫差打得大敗,連都城都被吳國攻下。眼看國破家亡,勾踐迫不得已之下,派出文種向吳王夫差請降求和。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文種來到吳國後,對夫差說:“勾踐不知好歹,居然攻打上國,現在兵敗,是其咎由自取。現如今,整個越國已經是大王您的臣民。請求大王能夠同意讓勾踐做您的奴僕,勾踐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吳王夫差夫差看文種說得可憐,本想答應越國的求和,不料伍子胥在一旁說:“越國已經被我們吳國拿下,土地和人民都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不存在求和不求和的。”然後伍子胥就把文種罵走了。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文種回到越國,把出使的情況向勾踐做了彙報。勾踐徹底崩潰,想帶領殘兵敗將個夫差決一死戰,弄一個魚死網破,甚至都準備把妻子兒女都殺了,把宮殿也燒了。文種急忙說:“事情還沒到那一步。我聽說吳國的太宰伯嚭既貪財又好色,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尋找突破口,以重金和美女去收買他。”勾踐覺得可以死馬當作活馬醫,就再次派遣文種去吳國做伯嚭的工作,並給了他8個美女和大量的黃金。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伯嚭覺得自己是勝利者,本來是不想見文種的。可是看在黃金和美女的份上,還是答應見見文種。文種進來後,伯嚭還裝模作樣的說:“就你這些東西還想來賄賂我?越國眼看就亡國,亡國後那一樣東西不屬於吳國?”文種說:“我們越國雖然戰敗,但是還有精兵5千可以決一死戰。就算失敗了,我們也會將越國值錢的東西全燒了,你們吳國什麼也拿不到。退一步說,就算是越國滅亡,越國的寶物也是歸吳王所有,太宰您得到的估計不會多吧?我家大王勾踐,其實不是向吳王請降,而是向您請降啊。將來,越國每年的進貢,會先送到您這裡,你挑選後再送進王宮。希望太宰您能幫著向吳王求情,越國上下將感激您的厚德。”伯嚭心裡盤算了一下,覺得這個生意合算,就答應帶文種再次面見夫差。通過伯嚭的一番勸說,夫差同意了越國的求和,讓勾踐和妻子都到吳國來做他的奴僕。伍子胥再三勸阻也沒能成功。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 文種回到越國,說吳王已經同意讓勾踐入吳為奴。於是,在文種的建議下,勾踐帶著夫人以及范蠡來到吳國。伍子胥請求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後患,可夫差不同意,認為殺降不祥。把伍子胥氣的話都說不出來,恨恨地退去。於是,勾踐和夫人以及范蠡就被安排做夫差的馬伕,負責養馬和趕車,受盡了侮辱。

有一天,夫差在姑蘇臺上賞景,遠遠的就看見馬房。只見勾踐和勾踐夫人坐在馬糞堆旁邊,而范蠡拿著馬鞭垂手而立,儼然還保持著君臣之禮。夫差不禁對伯嚭感嘆說:“勾踐只不過是個亡國之君,范蠡只不過是個亡國之臣,他們現在做著這麼下賤的工作,卻仍然保持著君臣之禮,讓我敬佩啊。”伯嚭收人錢財替人消災,他一直想替勾踐說好話,就答道:“是啊,不僅讓人敬佩,也讓人可憐啊。”夫差點點頭問:“他們如此的臣服於我,卻幹著這麼低賤的工作,讓我於心不忍,所以我想赦免了他們,你看如何?”伯嚭說:“大王宅心仁厚,對勾踐有恩,勾踐怎麼能不報答您呢?”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於是,在吳國度過豬狗不如的三年後,勾踐回國了。勾踐一面繼續向夫差稱臣進貢以麻痺吳王,一面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在文種和范蠡的輔佐下,越國的國力悄悄的強大起來,而吳王卻對此一無所知。勾踐接受了文種提出的七條滅吳之策略,一是大量向吳王進獻錢財,打消他的敵意;二是向吳國借糧,然後把蒸過的糧食還給吳國,引發吳國的饑荒;三是使用美人計,將西施和鄭旦送給夫差,以消磨他的意志;四是派遣能工巧匠幫助吳王大興土木,以使吳國勞民傷財;五是離間計,迫使吳王驅逐或殺死伍子胥;六是賄賂夫差身邊的奸臣,讓他們不能上下一心;七是鼓勵越國百姓積極生產,廣招士兵,鑄造武器。可以說,這七條計策環環相扣,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很高的戰略眼光,文種的才能可見一斑。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十年磨一劍,”趁著夫差北上爭奪盟主,國內空虛,勾踐發動了對吳國的偷襲,一直打進吳國都城。夫差聞訊,急忙領兵馳援都城,卻因為兵困馬乏,被越國打得慘敗。夫差眼見無力抵擋,就讓伯嚭來講和。范蠡認為吳國尚存一定的實力,就勸說勾踐答應講和,撤軍回到越國。失敗的夫差並沒有痛定思痛,仍然在酒色之中沉迷,奸臣也依舊迷惑夫差,於是吳國的朝政一天不日一天。剛好吳國又發生饑荒,民心大亂。勾踐決定對吳國發起致命的一擊。越軍分三路來犯,范蠡居左,文種居右,勾踐居中,浩浩蕩蕩向吳國開進。吳軍再次大敗,將夫差圍困在姑蘇山。夫差也再次請降,但是范蠡嚴厲的拒絕了。夫差只好掩面自殺。

至此,勾踐的復仇大計終告成功。論功行賞的時候,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是范蠡是個精明的人,他早已看透勾踐是個可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人,而自己又有功高震主的嫌疑,於是不顧勾踐的挽留,執意辭官而去。范蠡後來攜家人偷偷的來到定陶,作起了買賣,也大了大財,成了天下聞名的陶朱公。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范蠡和文種是好朋友,離開越國後,曾經給文種寫信,把勾踐的為人告訴文種,希望他能夠及時抽身歸隱江湖,免得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場。文中見信,覺得范蠡是危言聳聽,自己對勾踐立下大功,又對勾踐忠心耿耿,勾賤不會對自己下手的。但是他也不是愚蠢的人,他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就是稱病在家,不問朝政,以為這樣能夠讓勾踐放心。可是,文種的功勞實在太大,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嫉妒,他們居然說文種有謀反之心。而文種因為長期不上朝,對此還矇在鼓裡。

有一天,勾踐以探望文中病情為由,來到文種府上。在與文種談話之間,裝作不經意的解下佩劍,然後對文種說:“你教會我的7條計策,我只用了3條就把吳國滅了,大夫你的計策果真是好呀。可是請問剩下的4條計策該怎麼辦呢?” 文種一頭霧水,心想:只有嫌計策少的,哪有嫌計策多的?於是隨口說:“臣不知。”勾踐面不改色的說:“我的先王也曾敗於吳王,如今剩下的4條妙計,請大夫帶到地下,幫助先王打敗吳王吧。”說著,勾踐就離開了。文種看著桌上勾踐留下的佩劍一看,發現是吳王夫差自殺時用的屬鏤劍,立刻明白了勾踐的用意,嘆道:“范蠡兄,我不如你呀。我還奢望往日的功勞能換到安穩的晚年,我真是愚蠢啊。”話畢,文種拔劍自刎。
文種向勾踐獻策7條,其中3條滅吳國,剩下4條滅自己​從文種的滅吳七策就可以看出,文種的確是個大才,然而他不能審時度勢。功成而身不退,就只能被別人當絆腳石一樣的踢開,他把自己的未來寄希望於一個不能共富貴的勾踐身上,真的是痴心妄想,也可謂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