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年中成绩单:募资缩水七成,投资趋向头部

VC/PE年中成绩单:募资缩水七成,投资趋向头部

尽管眼下正是盛夏,但国内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行业已经是寒风凛冽。

从去年底开始,“募资难”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事实也是如此。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VC/PE完成募集基金数量下降近两成,完成募集基金规模更是大跌超七成。

受到“募资难”的影响,VC/PE机构在投资出手方面更加谨慎。从投资数据来看,愈来愈多的VC/PE机构趋向于把“紧缺”的资金投向头部企业,如何发掘更具价值的被投企业,成为业内的另一个共识。

募资深陷阶段性困难

今年上半年,国内VC/PE市场基金募资态势低潮持续。据统计,国内VC/PE完成募集基金数量为425支,同比下降19.51%;完成募集基金规模341.2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内VC/PE市场披露出有500支基金开始募集,其中人民币基金的开始募集数量为475支;披露出有426支基金完成募集,其中人民币基金的完成募集数量为421支。二者均呈现出人民币基金占据募资市场的主导地位。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佟畅认为,受《资管新规》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度募资情况低迷,募资周期显著增长,但《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端、业务模式及资产端作出的进一步规定,将逐步规范市场。“募资阶段性挑战仍然存在,但长期利好。”

“澳银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熊钢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VC/PE行业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小产业,如果过度扩大,就会导致行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是GP规模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像银行,而且会越发倾向于二级市场,最终只能保证基本收益;第二是一批小型的、没有能力的GP全部死掉。”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下的“募资难”,其实也是一个周期效应。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表示,募资难是个伪命题。对于一般VC/PE机构来说,募资没有不难的时候,募资难是常态化的。对于新机构来说更明显。数据显示,在国际上,只有40%的GP能够募集到第二期基金,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或更低。

国立波认为,过去两年,募资市场行情高涨;而在今年初,募资市场开始降温,这是之前高位震荡后的调整。而金融去杠杆比如限制银行资金进入,大批结构化基金面临整改,保险资金本身并不活跃,以及银保合并等机构调整,也给募资带来更大挑战。

VC/PE机构投资出手更谨慎

募资端受影响,投资端也必然受影响。

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VC市场的投资案例数目有小幅回落,降幅6.56%,也是近两年来新低,投资活跃度降低。不过投资金额有小幅增长,投资规模达420亿美元,呈现连续上升的态势,同比来看,整体趋势稳中有升。同时单笔投资金额达到年度新高,表现投资方对项目选择更谨慎,一旦确定目标后便有较大力度注资。

今年上半年VC市场从投资类型来看,依旧以A轮融资为主要类型,并且多集中于A轮前后和B轮前后。其中A轮前后发生1155起融资,约占半年度创投市场案例数量67%,规模达132.8亿美元,约占市场投资规模27%。佟畅认为,早期投资案例数量较多但投资规模占比较少的情况,表明了成熟期企业获得了较大力度的投资,表现出投资方对头部企业的青睐。

PE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规模同比来看都有一定幅度上升,达到了几年以来的新高。但在环比方面,投资案例数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降幅约为16%。上半年共发生847起PE事件,融资额过亿事件共215起。

头部企业吸金能力越来越强,已是毋庸置疑。例如今年5月31日,商汤科技获6.2亿美元注资,联合领投方包括厚朴投资、银湖投资、老虎基金、斯道资本等,跟投方为深创投、中银投资、自贸区基金管理公司、全明星投资等机构,此外本轮融资引入了战略投资方高通创投、保利资本和世茂集团有限公司。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45亿美元。

佟畅认为,《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意味着资管行业的生存业态将逐步重塑。虽然得益于前几年资金募集情况较好,投资市场整体态势稳定,但受政策影响,在募资端呈现的阶段性困难阶段,投资市场短时间遇冷,投资方需要更加优化配置资金,初创公司本身需要提升自身实力以增强竞争力。

IPO账面退出回报环比下滑

退出环节同样表现缩水。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中企IPO数量大幅下降,仅约为去年同期水平的一半,募资规模也有所下降。

在这些实现上市的中企当中,共有52家具有VC/PE背景,205家VC/PE机构实现账面退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IPO账面退出回报规模为601.76亿元,比去年下半年的1024.7亿元大幅下滑,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71倍。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王慧颖表示,一方面,A股市场新股发行常态化和从严监管已双双步入正轨,IPO过会率稳定于较低水平,排队企业数量直线下降,IPO“堰塞湖”现象正在快速消解;另一方面,审核明显向新经济企业倾斜,为其上市预留出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新三板企业获VC/PE支持402家,融资金额约161.3亿元,占定增总额的44.9%。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史苏宁表示,上半年,VC/PE资金力量主要集中支持在制造业、IT行业和医疗行业,融资额已超其支持总量的60%。其中,医疗类企业多数属于创新型科技企业,整体流动性较好,上半年VC/PE支持前三甲企业中有两家是医疗企业,而传统行业获得VC/PE支持率相对较低。

而VC/PE在新三板定增市场的活跃,史苏宁指出,主要源于500万开户门槛,限制了很多个人投资的资金进入,并且银行、保险、信托、公募基金、外资都还没进入。他指出,目前来看,VC/PE机构是新三板定增市场的中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