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融資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表示,“股票質押新規與金融去槓桿的方向一脈相承,防範一些公司股票質押被平倉對市場的衝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政策的制定者應該更多地是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民企上市公司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該考慮的較少。政策的制定應該區分民企和國企的區別,而不能一刀切。預計後續將會有新的政策緩解民企上市公司融資難現狀,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宋清輝:融資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

股權質押新規嚴控 民企融資雪上加霜

中國經營報記者崔文官

編者按/股權質押新規的落實,一方面確實有助於防控風險傳導,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出現監管“一刀切”的現象,也使得一些民企的融資需求被限制,融資成本被抬高。如何平衡監管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後續監管將如何調整,實體經濟的營商環境如何改善,本報將持續關注。

股權質押新規《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8年修訂)》實施近5個月,行業正發生深刻變化,股權質押融資變得越來越難。曾經連續4年快速增長、單年涉及市值超4萬億元的超級業務,規模開始縮減。

多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的上市公司股東以及券商、信託、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向記者表示,“新規之前,金融機構爭搶這項業務,為股東等融資方提供各種便利;新規之後,各金融中介機構股權質押業務正全面收縮,股東股權質押路徑在變窄,甚至出現批量被拒的情況。”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國有控股股東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廣、融資成本低不同,大部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股票質押新規後民企上市公司融資更加困難。政策的制定應該區分民企和國企的區別,而不能一刀切。”

業務規模5個月降三成

“新規總體導致股票質押市場項目標準提高,資金公司減少,融資利率提升,部分銀行、券商等資金方大幅提升業務標準,並已出現部分資金方暫停放款等情況,預計市場規模將逐步收縮,部分高槓杆、高質押比例融資人面臨資金週轉困難。現在券商股權質押業務的標準提高好多,對標的篩選也更加嚴格,業務戰線全面收縮。”一家中字頭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股權質押新規規定,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隻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單隻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

實際上,除了場內股權質押收緊,場外股權質押業務也在收緊。今年5月份,證券業協會發布通知,要求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及其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或定向資產管理客戶,不得作為融出方參與場外股權質押交易;不得提供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融資的第三方中介服務。通知自發布之日實施,存續合約可以延期購回,期限不超過1年。

民生證券分析指出,“證券業協會的通知是對3月12日正式實施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辦法的補充,也與前期監管口徑保持一致。因此,該通知將堵住券商參與高風險質押融資交易的規則缺漏,避免質押違約風險向金融機構傳導。”

這一說法得到信託、銀行為主的場外質押機構的印證,一家城商行相關人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保監雖然沒有正式下文,但是開會的時候已經提醒過銀行,場外股權質押業務參考證監會的標準。”

西南地區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股權質押分為場外和場內,場外主要以銀行和信託為主,場內主要以券商為主,因為券商有豐富上市公司資源,因此這塊業務做得比較多。新規之後,說明高質押率的情況,一去難返了。市場質押率持續下降,目前主板普遍在3~4折,而中小創則在3折左右,甚至未必能接。如果有業務上門,首先必須考量這家公司流通市值超過50億元,交易流動性不好的公司直接拒絕。其次,公司業績必須要好,質地好可以考慮,一般公司直接拒絕。”

而據上述城商行相關人士透露,“場外股票質押的監管尺度不及場內,但目前股票質押不算優質資產,以前覺得上市公司質押業務有優質抵押物、流動性又高,去年以來卻發現,質押股票已經沒法作為清算資產,這筆融出資金忽然變成信用貸款,整個業務邏輯都發生了變化,再加上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東補倉能力不足。”

不難看出,無論是從事場內質押的券商還是從事場外質押的銀行、信託,目前對股權質押項目也是慎之又慎。

實際上新規影響已經顯現。Wind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份,券商股權質押數量678.84億股,市值7069.46億元,其中“3·12”新規至今券商股權質押數量434.73億股,市值4240.04億元。無論是質押股市還是質押市值均較去年同期下滑了近三成。

企業融資受限

此外,質押新規對資金融入方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融入方首筆初始交易金額不得低於500萬元,此後每筆初始交易金額不得低於50萬元;其次,融入方不得為金融機構或者從事貸款、私募證券投資或私募股權投資、個人借貸等業務的其他機構,或者前述機構發行的產品,符合要求的創業投資基金除外;再次,融入方融入資金存放於其在證券公司指定銀行開立的專用賬戶,並用於實體經濟生產經營。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這些規定在抬高交易門檻的同時,也縮減了資金的使用範圍,使得企業股東的股權質押融資受限。”

四川一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此前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股權質押,經常有機構來我們這拜訪探討股權質押業務,而今不僅質押難度增大,而且融資成本也高了,更明顯的變化是我們反過來要‘求著’機構都未必能拿到資金。”

也是因為股權質押新規,該公司的融資難度加大,上述控制人正在籌劃將控制權轉讓出去。“實際上,在去槓桿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越來越處於缺錢狀態,但股權根本質押不出去。之前已經有很高債務了,生產成本、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我們又不像國企更容易獲得銀行的支持,再融不到資只能轉讓股權出去了。”上述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感嘆道。

另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第七大流通股自然人股東向記者稱,“日前自己曾找到多家機構試圖進行股權質押融資,用於體外項目培養和項目建設,但是由於涉嫌短融長用,四處碰壁,至今未能成功出質。此前有些券商能夠將質押率大膽做到70%,後來按照新規要求不能超過60%,不過很多機構的業務質押率基本控制在35%~50%區間。”

上述投行人士也向記者證實,“現在市場中確有很多質押需求,但碰壁者很多。雖然上市的民企通常資質不錯,但是通過股權質押進行融資已經不再容易,機構開始審慎對待一度被看輕的表內信貸。我們現在主要是過去長期合作的優質客戶才給4折的折扣,資質一般公司股權質押請求我們通常不接的,接了審核也通過不了。”

也有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與國企相比,民企很難持續從銀行拿到便宜的資金,因此不得不寄望股權質押,而今隨著監管從嚴,後續對於上市公司的民企股東資金飢渴也會越來越嚴重。

而上述投行人士也表示,“隨著市場調整明顯,無論是發債融資、股權融資還是質押融資,資金都將向優質企業和部分績優國企集中。”

宋清輝則表示,“股票質押新規與金融去槓桿的方向一脈相承,防範一些公司股票質押被平倉對市場的衝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政策的制定者應該更多地是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民企上市公司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該考慮的較少。政策的制定應該區分民企和國企的區別,而不能一刀切。預計後續將會有新的政策緩解民企上市公司融資難現狀,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原標題:股權質押新規嚴控 民企融資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