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毛屋堂《洋務大業》2018年第26本書

一開始讀不太適應這樣的書,通篇大白話,看下來也慢慢習慣了。

讀書筆記:毛屋堂《洋務大業》2018年第26本書

開篇寫到平定了太平天國,湘軍燒殺劫奪,人口減少,土地荒廢。同時西方列強的到來,他們壟斷了大清的航海業,然後是銀行和海關。清政府的應對是,能迴避就回避,能拒絕就拒絕。所謂的“遷就邦交”。

日本的倒幕維新運動給了清政府很大恐慌,於是開始推行新政。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是洋務派的頭號人物。可是他們也都是外行,對於洋人,對於技術,全然不懂。而朝堂之上,慈禧聽政到了第四年,她的勢力開始可以和奕訢對抗。慈禧對洋務派的打壓,讓李鴻藻看到機會,他弄出一個清流派來對抗洋務派。最終奕訢被廢黜,王位也沒有了。慈禧獨霸天下。

讀書筆記:毛屋堂《洋務大業》2018年第26本書

“自強”這一詞出臺。曾國藩提出“師夷智”要學習西方的技術,可是也要做到“中國製造”。李鴻章提出“用夷變夏”發展軍火事業。之後左宗棠,郭嵩燾,馮桂芬登場。這時候需要懂外文的人,於是有了一個地方叫“同文館”可惜受到翰林院的打壓,加上人才也不多,最後失敗了。

沒有技術,李鴻章造出來的槍比進口的貴,又沒有進口的質量好。造輪船也是如此。1868年六月,第一艘輪船下水,“恬吉號”花費巨大,質量又不好。左宗棠提出來要五年造出十六艘輪船,並且要培訓出工匠和航海人員。他確實做到了。有了成績,他們接著辦學校,派小孩子們去美國留學。可惜清政府的科技發展還是遠遠落後。

讀書筆記:毛屋堂《洋務大業》2018年第26本書

第三章講傳教。歐洲人最早的傳教想法來自於成吉思汗。蒙古大軍直打到歐洲,一路屠城行為,讓歐洲教會覺得東方人因為不信上帝所以殘暴。要來解救東方人的靈魂。可惜這條路並不好走。利瑪竇那時代,傳教事業還是很順利的,傳教士的目的也就變成了擴張羅馬教皇權威了。康熙也是允許傳教的,雍正卻禁止,自後的乾隆,嘉慶和道光也都是一路打壓。傳教這時候已經變成了地下行為。他們再捲土重來,已經是1840年。他們這次從翻譯開始入手,先翻譯了新約舊約,又編了第一部漢英字典。寫小說,辦醫院,辦學校,救濟饑荒,辦孤兒院。可是因為他們收入了一批大清作奸犯科者,這些人引起民眾不滿。後來教案騷亂事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於是宗教問題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很好笑的是,清政府需要派一個大使去歐洲,可是出國要坐海船,大家都怕死。最後找了一個漢人,曾經當過一任知縣,升了他官讓他去了歐洲。他回來之後寫了一本書,讓國人才發現出國原來好處很多。

讀書筆記:毛屋堂《洋務大業》2018年第26本書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個人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個人可以破口對罵也可以用聯句互罵。

最後一部分講到日本的明治維新。清人學習西方技術那麼艱難,可是日本相反,他們全力學習,吸收先進文明,所以發展迅速。而西太后這時,還只是在想要修園子。

洋務運動的失敗,是人性貪婪,還是體制問題,最後也沒有定論。只能說比起日本,清人太過驕傲自大,思想封閉,不理解時代的發展。朝堂之上政治問題複雜,權力的糾葛,派系之間的爭鬥,他們看不到世界,只看到眼前自己的利益。

謝謝你來看我,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