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與健康系列之:如何判斷嬰幼兒是否缺鈣,以及如何補鈣

你好!我是福爸,職業是醫生和臨床營養師,分享有用有趣的營養和健康知識。今天聊聊嬰幼兒補鈣的問題

鈣與健康系列之:如何判斷嬰幼兒是否缺鈣,以及如何補鈣

補鈣大概是所有初為人父人母的爸爸媽媽繞不開的問題,都知道鈣對寶寶非常重要。然而怎麼判斷自家寶寶缺不缺鈣呢?福爸曾經用這個這個問題問過醫院十幾位已經當媽媽的護士,結果錯誤百出。受過基礎營養學教育的護士尚且如此,何況對營養學知之甚少的普通人呢。大部分科普文章說到嬰幼兒缺鈣,大都會這樣介紹:

1. 夜間盜汗,尤其是入睡後、哭後出汗更明顯;

2. 夜驚,睡不實、易驚醒,啼哭不止;

3. 枕禿圈;

4. 出牙延遲、出牙不齊;

5. 生長遲緩,學步晚;1歲後缺鈣可使骨質軟化,表現為“X”和“O”形腿,易發生骨折;

6. 前囟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形成方顱;

7. 常有串珠肋,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孩子通氣不暢,容易患有氣管炎、肺炎;

8. 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鬆弛可出現駝背;

9. 幼兒缺鈣還可出現食慾不振,抽搐,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等症狀。

鈣與健康系列之:如何判斷嬰幼兒是否缺鈣,以及如何補鈣

這些說法都不錯,但是在實際臨床上應用卻還要考慮其它元素,不是那麼簡單的。拿夜間盜汗、枕禿和夜驚來說,嚴重缺鈣確實可以有這些症狀,但是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卻不止缺鈣這一種情況。也就是說,我們知道寶寶有盜汗,只能判斷寶寶可能缺鈣,也可能是寶寶植物神經功能還沒有發育好造成的。所以,單靠這些症狀判斷寶寶缺不缺鈣並不準確。

還有些症狀一旦出現,寶寶的缺鈣已經很嚴重了,不能及早發現缺鈣現象,例如出牙遲、囟門閉合延遲、駝背等,真的缺鈣到了那個地步,寶寶的生長髮育已經受到很大影響了。至於說抽血化驗血鈣,那更是不靠譜,因為不管缺不缺鈣,血液中鈣的濃度是恆定的。

鈣與健康系列之:如何判斷嬰幼兒是否缺鈣,以及如何補鈣

那有沒有好方法及時並且準確地判斷缺不缺鈣呢?其實是有的,而且非常簡單。判斷是否缺鈣,只要兩點:

1、寶寶需要多少鈣;

2、寶寶實際上吃進去多少鈣。

吃進去的鈣達到需要量,那寶寶就不缺鈣;反之,吃進去的鈣比實際需要的少,那就是缺鈣。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寶寶從出生到6個月,大概每天需要200-400mg毫克鈣,到一週歲差不多600毫克。這就是寶寶的鈣需求量。這一時期寶寶的鈣來源基本靠奶,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母乳鈣含量大約30毫克/100毫升,比配方奶要少,但是吸收率非常地高。6個月內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奶量充足,那寶寶完全不需要補鈣。福娃6個月內純吃母乳,就沒有補鈣。如果是配方奶粉,基本上100毫升奶有100毫克鈣,爸爸媽媽只要算算一天喝多少奶就知道攝入了多少鈣,然後根據寶寶月齡,就知道寶寶是不是缺鈣了。

鈣與健康系列之:如何判斷嬰幼兒是否缺鈣,以及如何補鈣

現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基本上都能保證母乳或者配方奶粉餵養寶寶。所以一週歲以內的嬰兒缺鈣現象並不嚴重。但是(這裡是重點),嬰幼兒非常容易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並且使鈣沉積到骨骼,缺乏維生素D,鈣就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補再多的鈣也沒用。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種:食物和自己製造。偏偏母乳裡面的維生素D是比較少的。配方奶粉都含有維生素D,但是為了防止維生素D過多中毒,含量也不會很多。而寶寶的皮膚製造維生素D的能力也比較弱。所以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是普遍現象。

缺乏維生素D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和骨骼的變化,神經精神症狀上表現為多汗、夜驚、易激惹;骨骼可出現顱骨軟化、肋骨串珠、囟門閉合延遲等。所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是必須的。建議媽媽們可以多帶寶寶接觸陽光,每天露胳膊露腿,在夕陽下曬30分鐘,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有效的防止維生素D的缺乏。如果天氣冷不能暴露皮膚曬太陽,就要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800單位(0.01~0.02毫克)為佳!另外,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一定要按醫囑服用,不能服用過多,多了會中毒。

我是福爸,專注臨床營養十餘年,主修疾病營養支持、體重管理和母嬰營養。老規矩【關注、點贊、轉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