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大明王朝1566》真甩鍋王非嘉靖莫屬。國庫虧空是內閣的,改稻為桑也是內閣的,毀堤淹田也是內閣的,這筆賬當然也是內閣的。如果嚴嵩不認賬,那就是謀反。這個話也很明白,

那麼為什麼嘉靖唯獨忌諱“織造局買田”?今天和退休在家的原縣委書記親戚聊起這個疑問。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縣委書記說,明朝最神秘的組織不是東廠、錦衣衛,而是織造局,各方都需要它,代表的是宮裡的形象,嚴嵩的兒子試圖把低價買老百姓的田跟織造局綁在一起,這就意味著嚴嵩黨派開始甩鍋了。對嘉靖來說,一個甩鍋的嚴黨就沒有一絲存在的意義了。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縣委書記接著說,這裡不得不佩服嚴嵩,官場這一套看的很透。說的話句句戳中嘉靖要表達的意思。敢不認賬?不不不,所有的錯都是我們嚴家的,不上甩也不下甩;只要領導過的好,我們首輔的官位也可以不要。最後,還不忘哭著跟嘉靖領罪。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縣委書記最後說,嚴嵩這個表現,才真讓嘉靖滿意了,也達到目的。既然嚴黨還明白這個鍋你得背,那麼嘉靖就繼續用你。接著嘉靖又囑咐一句

“不要傳出去”,內閣還是交給他管,這件事就爛在咱們幾個人肚子裡。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臨走,嘉靖還不忘一句,讓嚴世藩給他爹打著傘,嚴世蕃扶著嚴嵩走出了,照著皇帝的意思給打傘,卻被嚴嵩一把打翻。此刻,嚴世蕃也是很委屈,自己一直為家、為皇上辦事,卻被爹這麼訓斥。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縣委書記說,嚴嵩回他的這一番話,可謂經典。

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嚴嵩屹立大明朝野20年,何嘗不知道他下面的人貪汙橫行、百姓怨聲載道?他又何嘗不知道裕王是唯一的儲君,繼位後他絕無法保全?可又能怎樣?就如抗倭英雄胡宗憲一樣,身在官場,能看到最後的歸宿,但沒得選,只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