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藥名方|講講清暑益氣湯那些事兒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酷暑來襲,中暑君自帶小惡魔BGM的年度大戲即將閃亮登場,無選擇全覆蓋地擊潰嬌弱的寶寶,令人頭疼不已。還好,清暑益氣湯可幫你安度盛夏。

盛夏酷暑來臨,如果沒有處在有冷氣的空調房內,會讓人時時感受到苦夏的煎熬。還好我們有中藥,今天隆重推薦祛暑清熱的鎮店之寶百年名方——清暑益氣湯。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精華提要

1. 東垣清暑益氣湯治暑溼傷氣。

2.王氏清暑益氣湯治暑傷津氣。

清暑益氣湯的兩大戰隊

清暑益氣湯分為東垣清暑益氣湯和王氏清暑益氣湯。也就是說,以清暑益氣湯命名的著名方劑有兩種,之前是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李杲之方,其後是清代著名溫病學家王孟英之方。兩張方劑名字相同,組成功效卻大相徑庭。後人為了方便使用,給二位的方子分別註冊了商標。

李杲在醫學史地位顯赫,名列金元四大家,脾胃派宗師,他的方劑習慣稱東垣清暑益氣湯(李杲字東垣)。王孟英亦非常著名,但地位稍遜李杲,他的方劑習慣稱為王氏清暑益氣湯。功用方面,前者證治暑溼傷氣之暑溼,後者證治暑熱傷津氣之暑熱。

有學者評價,王氏清暑益氣湯略顯平淡,東垣清暑益氣湯有時能力起沉痾。也有學者評價王氏之方較東垣之方為妥。擱置爭議,同場PK,我們就聊聊清暑益氣湯們。

先看東垣清暑益氣湯代表隊成員:黨參、黃芪、甘草(甘溫益氣),當歸(養血和陰),蒼朮、白朮(健脾燥溼),澤瀉(利水滲溼),麥冬、五味子(養肺生津),黃柏(瀉火存陰),青皮、陳皮(理氣和中),六曲(和胃消食),升麻、葛根(發散表熱,升舉清氣)。

再看王氏清暑益氣湯代表隊成員:西瓜翠衣(清熱解暑),西洋參(益氣生津),荷梗、石斛、麥冬(清熱解暑、養陰生津),黃連、知母、竹葉(清熱除煩),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中暑辨證分暑溼和暑熱兩種

對中暑的觀點,歷代醫家爭論不少,但總體上大家一致認為中暑的雙面性格,辨證為兩型,即暑溼證和暑熱證。

關於暑溼證,“感而即發為暑溼,伏至秋冬發病為伏暑。困阻脾胃,瀰漫三焦,阻遏氣機,耗傷元氣,傷絡動血。”溫病大家葉天士概括為“長夏溼令,暑必兼溼”,表現為“氣虛為主,陰傷為次”。

東垣清暑益氣湯治暑溼傷氣

簡而言之,就是中暑君有個幫手,叫溼邪君。說到溼邪,中醫江湖中人見人頭疼,本性黏糊,難弄,棘手。在風寒暑溼燥火外感這6個“壞蛋”中最為難纏,雖常不能直取性命,但一賴到底。暑邪和溼邪在一起則更難纏。

在現代醫學裡,暑溼證大致對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鉤端螺旋體病、夏季熱、登革熱、腸傷寒、某些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可以辨證參考。

王氏清暑益氣湯治暑傷津氣

暑熱證可謂暴烈魯莽,其劣跡如下:

1. 傷人急速,多直中陽明,也會直犯心包、肝經、肺絡,引起神昏閉竅(暑厥)、動風抽搐(暑風)、絡傷咯血(暑瘵)等。

2.暑之傷人也,不拘表裡,不以漸次,不分臟腑。

3.暑性酷烈,耗氣傷津。

在某些病例中,可用王氏清暑益氣湯加味治療,即太子參,麥冬,石斛,黃連,竹葉,荷葉,知母,西瓜翠衣,白薇,地骨皮,甘草等,數劑湯藥,乾脆利索,發熱問題迎刃而解。

校對:餘運西

名药名方|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喜歡這篇文章?

在文末多多點贊吧!也可以轉發給你最關心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